Web3時代里,社交和創作者經濟將是全新的模式,同時一個全新的組織模式“DAO”也將隨之興起。萬向區塊鏈蜂巢研習社第77期,邀請了劉鋒、RSS3創始人Joshua、視頻號第一任PMMo、RhizomeDAO&GuildW創始人KErica、EmpowerLabs創始人王超,從社交、創作者經濟、DAO的角度切入,探討如何構建更好的Web3。下文為蜂巢研習社第77期的分享全文。根據速記整理,略有不影響原意的刪改。僅代表嘉賓個人觀點,不代表萬向區塊鏈立場。
劉鋒:
大家晚上好!我是劉鋒,特別高興能夠再次參加蜂巢研習社的直播活動。今天邀請了幾位在BuildingWeb3的朋友,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非常熱的話題。今天會涉及到關于Web3一些很具體的應用和實現,會討論關于社交、創作者經濟和DAO的話題。
首先我想請各位簡單介紹一下自己,更關鍵的是介紹自己的時候能夠分享下現在正在做的事情,以及你在做的事情和Web3到底有沒有什么關系?
現在大家討論Web3討論得非常多,我在每一個關于Web3話題的討論中,都聽不同的人對Web3做不同的詮釋。但是今天我想請各位講講你們自己在做的事情,在過程中向大家講講你們所理解的Web3是什么。請大家依次展開,首先有請王超。
王超:
我本來還想從別人那里學一學再組織一下措詞,沒想到第一個就被點名了。簡單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傳統IT行業出身的,2017年加入到行業里。我從2021年4、5月份開始,又把一部分精力投在Web3相關的領域,最主要的是專注在DAO方向,但也還是學習為主。我個人比較喜歡在Web3世界里看來看去,最近一年認識我的小伙伴都是因為我寫過一些文章。包括FWB、BanklessDAO,前兩天寫過一個關于無聊猿的介紹,傳播得還可以,一定程度上幫助一些人了解Web3和DAO。
但文章的輸出并不是我個人的重點,我只是天天在好奇地閑逛,它是一個很精彩的新世界,所以肯定能遇到特別好玩的事兒,偶爾就有沖動把自己看到的東西分享出來,讓大家知道這里有這么一個小天地,或者讓一些人減少對一些事情的誤會。
我的個人定位是在Web3里的“閑逛者”,因為我對創新,以及對有意思的社區都保持特別大的好奇心,喜歡看來看去。
但是在Web3世界里,有時候光看是不夠的,你不參與進去看不懂,所以我除了看也在很實際地參與一些社區者的工作,比較雜,可以舉出一大堆。比如說Bankless馬上會成立Banklessconsulting,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去中心化的consultingfirm。這跟我之前做IT服務consulting這些背景很契合的,所以我會有興趣參與一部分。因為我覺得這個事情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有非常多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對Web3的發展有幫助。
目前我還作為貢獻者和一些社區的小伙伴參與了DAO生態信息的項目。最近有一個社區會啟動一個VentureDAO,我也有一點點貢獻,初期的時候做了一點點貢獻,我個人也會是他的LP之一。
我以參與的方式在學習,因為我個人還是天天在學很多東西。精力被分散得很厲害,比較正確的方式還是應該專注在某一個或兩個領域,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參與建設,這才是對Web3世界非常重要的。
我自己在參與一些事的過程中會認識一些人,會知道一些好玩的事。因為個人的精力確實非常有限,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跟我過來一起玩,大家可以互通有無。
在當前這個情況下,某種程度上華語區和海外的Web3世界是有點點割裂的。從投資層面上還好,還沒那么割裂,但是從build層面上,毫無疑問割裂得很嚴重。如果說能有一些小伙伴參與到優秀的海外社區,能把全球或者至少中文和海外的Web3世界連接起來,這可能會有一些價值。
比如FriendswithbenefitsFWB,這是我很喜歡的社區,之前我跟很多小伙伴說FWB特別好,如果你們有熱情愿意去玩,你們可以去申請一下,申請不是很簡單,這個我幫不上忙,大家就各顯神通吧。如果你們能申請通過,它還是有財務的門檻的,這個你們不用擔心,我來幫你們解決。這是一個簡單的嘗試,算是一時興起,也不系統。但是2022年我可能希望會在這個方向上多做一點點事,也能夠更系統化一點。
總的來說,我還是沒有確定的方向說我要投入到做什么。這個世界是個新世界,好玩,我也喜歡玩,所以我就在這里面和大家很開心地玩耍。
劉鋒:
謝謝王超,其實王超蠻謙虛的,說自己只是一個在好玩世界閑逛的人,實際上他在各個DAO上的參與度非常高,等會兒可以就這個話題再展開細聊聊。
下面Mo介紹一下自己好嗎?講講你的過去以及你和Web3的關系。
Mo:
自我介紹一下,我叫Mo,我一直在Web2世界里做產品經理的工作,所以可能會離Web2更近。最近我一直在從事社交、內容創作相關的產品工作,之前我一直會圍繞UGC或者去中心化命題做一些事情,我非常看好去中心化創作,包括從下往上的內容生產,這是我一直都很看好的。
在Web3主要看重有去中心化以及數據歸屬于用戶,以及有很強的可拓展性。我認為,Web3是比Web2現在階段更加有價值的網絡,所以目前我離職了,在做Web3的探索。
MicroStrategy正招聘比特幣閃電軟件工程師以構建基于閃電網絡的SaaS平臺:9月30日消息,據官方招聘信息顯示,MicroStrategy(微策略)正在招聘一名全職比特幣閃電軟件工程師,以構建一個基于閃電網絡的SaaS平臺,為企業提供應對網絡安全挑戰的創新解決方案,并支持新的電子商務用例。[2022/9/30 6:04:37]
將來可能做圍繞創作者經濟的社交協議,想為Web3世界做些建設,但現在還比較早期,所以想向大家多學習一下。
剛剛有提到介紹一下對Web3的理解,Web3對比Web2的應用,比如說Facebook、YouTube這樣產品的話,很大的不一樣的點是數據、內容創作所有權歸屬于用戶和創作者的。
一開始大型公司也可能是基于開放協議標準上開發的,但數據是在公司這邊,可能因為成本的問題用戶沒法承擔。大公司利益帶來之后會有更加壟斷的想法,比如說建立了圍墻,數據是沒辦法公開和共享的,這時候很難讓更多的好應用去產生。
比如說有更好的開發者帶來更符合用戶價值,且經濟價值返還給用戶的產品沒辦法在Web2世界拿到主導權,因為數據被壟斷了。
基于此會有很多問題,所以很難有比較小的公司出來,更多被大公司壟斷了。
實際上,用戶價值/創作者價值并沒有在里面被發揮到最好。Web3能解決這些問題,當然現在還有一些不夠成熟的點,基于這樣的理念和未來,我非常認可Web3對于創作者經濟、對于社區、對于創作的價值。所以我會在這個節點選擇加入到Web3的建設里。
劉鋒:
歡迎來自大廠逃離996的朋友,Web3世界應該會給你更多不一樣的體驗。等一會兒可以就你將要涉足的領域進行更詳細的討論。
下面KErica,你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嗎?介紹一下自己。
KErica:
大家好!我是KErica,大家喊我K,也可以喊Erica,很多朋友會直接稱呼我E醬。我個人進入Web3世界之前是做行業研究的,也參與孵化過一些區塊鏈相關的項目。但是我最早接觸Crypto是在2013年。
當時有一位科幻作家叫長鋏,圈內的很多朋友都知道,他也是非常早期的加密行業的布道者和創業者,我和一些非常喜歡科幻的朋友因此比較早知道這些新鮮事物的存在。在我搜索這些信息時,獲知Ripple激勵用戶貢獻算力給癌癥研究中心,在對新事物好奇心的驅動下,也在想要支持自己關心的公益事業的愿望下,我就這樣跳進了Crypto這個“兔子洞”,一直到現在,這是我自己的一些個人經歷。
關于Web3究竟是什么這個問題,我想通過我自己的經歷來說明。目前我在行業的重心分為兩方面:
第一方面,剛剛兩位老師提到的創作者如何在Web3中獲得自己的價值,也就是說,我是作為獨立創作者一直在堅持輸出Web3相關的研究內容。比如,從2018年開始,我一直在寫一些DAPP相關的內容,一直堅持到現在,四年間,主要是從研究視角探討一些Web3趨勢及代表性的產品。
同時,因為我自己是個小說作者,比較擅長世界觀設定部分的搭建,所以也會很積極地參與和主導一些全鏈上的游戲項目。
另一方面,因為我自己是作為DAO和Guild的組織者,近一年的主要任務是把一些對于Web3有興趣,并且很愿意堅持下去的小伙伴組織在一起。
比如,RhizomeDAO,它的名稱是源于的德勒茲和加塔利合著的《千高原》,“Rhizome”一詞是其中的一個哲學概念,翻譯成中文就是“根莖”,它“可能在任何一部份被瓦解、中斷,但它將會沿著任何原來的線再聯結,或是從新的線開始。”。
我個人覺得這個概念非常好,在我們看來,這是一種非常理想的去中心化網絡形式,也是我們如今DAO的精神共識。
在DAO中,存在很多SubDAO,比如說最早圍繞《黑暗森林》游戲創建的一個開發者和玩家公會,它的名稱來源于劉慈欣的科幻作品《三體》中的最強探測器“水滴“,所以叫GuildW,一開始大家都是玩游戲,但是慢慢堅持下來會有些很神奇的事情發生,比如一些開發者已經著手去開發自己的全鏈上游戲。在Web3世界,會有很多此類的事情發生。一群有趣且愿意堅持的人聚在一起,他們自己會找到共同話題,會發生反應,去創造出很多有意義的東西。
除此之外,也有做cryptonative創新類應用的Labs,還有一個輔助Web2開發者進入Web3世界的223DAO,就是Web2ToWeb3的意思。還有一個每周對去中心化內容平臺Mirror做內容策展的MirrorCuratorDAO,以及兩個VCDAO和一個Web3BuidlerFund。
之所以介紹這些,其實是想說我目前所處的Web3屬于非常非常早期的階段,有一點像上世紀90年代的互聯網一樣,不管是Web3還是Web3DAO,很難把所有人和一個極其具體的目標緊緊綁定,長期主義地行進。
我個人覺得最合適的方式是建立一個又一個有核心共識的平行宇宙,盡可能平衡用戶、創作者、Token之間的關系。更多的可能性就像我剛剛說的那樣,它會自己涌現。
簡單來說,用戶、創作者、Token,不管Token是ERC20還是NFT,他們都是Web3的核心。但是在一個事物最早期的階段,我們作為個人最好還是盡可能投入建設,體驗一個一個新的方向和產品,不要拘泥于必須定義Web3到底是什么,這樣我們才能保持認知的更新,也能把握好節奏,這就是我的一些想法。
星巴克:將使用區塊鏈技術構建Web3數字“第三空間”并推出首個NFT:5月4日消息,據官方博客顯示,星巴克將基于區塊鏈技術構建 Web 3 數字“第三空間”并推出首個 NFT。計劃將數字社區 Web3 平臺打造為一個易于交互、可廣泛訪問的前端組合,并以快速且低成本的區塊鏈技術為后盾。此外,星巴克宣布將創建一系列品牌 NFT 集合,并建立世界級合作伙伴關系。星巴克相信 NFT 具有廣泛的潛力,成為增值業務收入來源,在此過程中使許多利益相關者受益,同時還可以創建一種新型的數字生態系統來補充星巴克當前的數字平臺產品。
此前報道,星巴克首席執行官霍華德·舒爾茨表示,星巴克將在 2022 年底之前涉足NFT業務。[2022/5/4 2:49:07]
劉鋒:
謝謝KErica,Joshua呢?
Joshua:
大家好!我是Joshua,我的項目是RSS3,它實際上是做信息分發的去中心化協議。假設在Web3的流程里,信息永遠都有創作、存儲、分發、渲染。可以看到,創作和渲染很多時候會在客戶端解決,存儲有很多協議了,甚至包括主要的公鏈都有實際的存儲功能,包括以太坊,包括其他現在比較火的Solana這些。
RSS3是分發的協議,單個信息在Web3里希望它有可互操作性的,不管你在哪里組合這則信息,我們都希望在其他應用上能夠獲取它。
對于RSS3來說,只要它跟一則信息從A點到B點有關,基本上我們都會服務它。在已有的結構里,已經服務了很多公鏈、去中心化其他網絡結構,包括像MYKEY等,甚至像一些中心化的,包括最近有跟即刻進行合作到Web3里一些有趣的活動上來。
大約我所從事的工作就是這樣子的,我個人對Web3的理解大約有三點:開放、民主化決策、去中心化控制。
第一,開放。我一般理解開放為開源和模塊化,或者開源模塊化和無需許可。開源是對某一個用戶服務的時候,一定要能讓用戶有權利知道里面是什么東西在為他服務,服務的邏輯是怎么樣子的。
對于模塊化和無需許可是這個協議、這個應用應該無縫于所有其他的開放協議或者應用相結合,創作出新的東西、新的體驗。而且在這種所謂的合作之間,應該不需要創作者,或者說是研發者的許可,應該是誰都可以的。
第二,民主化決策。對于某一個議題、某一個大量節點或者用戶參與的網絡來說,決策制定不是用單點實現的,而是用某種機制下多點共同決策,不管你這種機制是通過一層代理、二層代理、委托、全民公投、二次方,大家需要某一種方式來一起決策它,因為一個網絡,一個大生態里相關的stakeholder不止一個,不止是項目方,還有所有的參與者,以及項目開發者或者用戶們。
第三,去中心化架構。去中心化技術本身決定了開放和民主化決策的實際技術性前置要求,如果它不是去中心化控制的,而是單點控制的,隨時可以把前兩者,不管是開放還是去民主化決策的特性給收回來。
我個人理解,Web3大概有這三個核心的要點。
劉鋒:
謝謝Joshua,你做了蠻有條理以及非常結構化的定義和分享。我也覺得,去定義Web3蠻難的,今天看到的東西和理解只是剛剛開始,未來可能會有很多不同的更新東西,完全是我們想象之外的東西會展現給大家。
不過在今天,就像大家講的Web3還是特別早期的事物,我也挺想聽聽大家給聽眾一些建議,我相信聽眾有幾類人,一類是像我一樣非常普通的未來Web3用戶,我想聽聽王超和KErica對我們這樣潛在的Web3用戶給些建議,在這么早期的世界,我真的想從Web2變成Web3世界的用戶可以做些什么。
另外我相信還有一些聽眾可能是開發者,現在在互聯網大廠工作,現在在一些創新型的互聯網公司工作,如果他們想到Web3世界建設的話,他們怎么能跳到“兔子洞”里?這個話題想聽聽Mo和Joshua給些建議,對你們來講,這是你們走過的路。
先請KErica和王超給一般潛在Web3用戶講講,分享一下你們的Tips。
KErica:
先從剛剛進入這個世界的新人角度來說。通常這些新人的資產安全認知并沒有那么到位,所以很多人并沒有接觸到真正的Web3,可能遇到騙局就被彈回去了,有很多人是這樣的,當時我們做了一些相關的科普。
個人覺得,新人想要進入這個世界,一是除非你有很靠譜的朋友,愿意帶領你,有耐心手把手教你,這樣確實不錯;二是不要那么浮躁地認為進來這個世界第一步就要賺錢,如果你是這個心態很快速地進入這個世界。
劉鋒:
打斷一下,你覺得現在大家進入Web3世界最大的動力是為了賺錢嗎?
KErica:我覺得是兩部分用戶,不少用戶確實是聽聞一些朋友的經歷,想來看看自己能否賺到錢,很直接。然而,不管你的初衷是什么,只要你有好奇心來進入這個世界,你能打破一些認知的障礙,已經代表著你有可能會慢慢變成Web3的深度用戶。我們應該盡可能去理解部分新人的投機行為。
但是,抱有投機初衷的用戶最好還是花一些時間,不要那么浮躁地立刻沖著錢去,最好理解一些基本的知識,特別是資產安全管理方面的知識,這些特別重要。
現在大部分Web3基礎設施和應用,還是在和以太坊地址發生關系,你的資產安全是重中之重,你的地址是你手上的“門票”,有了門票才能進來再去體驗其他的東西,這是非常基本的門檻。
Badger DAO與Stabilize Protocol為DIGG構建首個自動穩定Vault:Badger DAO在推特上宣布與Stabilize Protocol達成合作,雙方將為rebasing資產DIGG構建首個自動穩定Vault。
高于錨定值:賣出部分以建立WBTC儲備;
低于錨定值:利用儲備購買DIGG。
所有這些操作都不會影響用戶在所有鏈上使用bDIGG。[2021/3/7 18:22:34]
另一部分,剛剛大家提到的DAO,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大部分機構和項目方都有相對較高的門檻和要求,一些開發者朋友可能需要比較長一段時間的努力,加上一些機緣巧合才能如愿成為從業者。而DAO是更開放的組織形態,它可以接納很多新人進入組織,立刻貢獻和投入產品開發。對于普通用戶來說,DAO也是非常好的從用戶轉化到buidler的形式,這兩方面是目前我看來對個人用戶來說值得參考的點。
劉鋒:
先學會怎么保護自己,先去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DAO是特別好的入口。
KErica:
對。
劉鋒:
講到DAO,據我所知過去一年王超一直在做各種各樣的嘗試,剛才你也和大家簡單分享了你的一些經歷和感受。下面你可以跟大家更深入地講講,如果想參與DAO有哪些好的路徑,你覺得就DAO這個組織,普通人應該怎么真正變成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部分,怎么實現這一步?
王超:
剛才KErica一定程度上搶答了我想說的一部分,之前我是做錢包的,我很深刻地理解能夠感受到用戶的一些痛苦,這些東西對于很多用戶來說確實太復雜了,我們做得不夠好,不止是說我所在的團隊,而是說整個區塊鏈行業的錢包領域,包括基礎設施做得都不夠好,這是毫無疑問的問題。
當然,不夠好要看從哪個層面來看這個東西。比如說回到100多年前,那時候大家用馬車的時候汽車剛出來,你也覺得它不好,操作很復雜,不安全,冒著黑煙,聲音很難聽,燒個柴油什么的味也很大,你可以找出一堆它的缺點,每一個缺點都是真的。但如果你只看它的缺點,往往會忽略一個事情,那就是汽車和馬車根本不是一個維度的東西。隨著行業發展,汽車時代初期的各種糟糕體驗逐漸被克服,最終汽車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
現在想進來Web3確實不容易,一方面它還確實太早,還有一些誤解,包括基礎設施肯定也是不那么完善的,這都是現實,需要去建設去克服它。
怎么建設?回到KErica說的,DAO是特別好的領域去進入這個世界,因為幾乎所有正經的道一方面社區會非常友善,另一方面這些DAO反而沒有那么多技術門檻,甚至很多DAO就有一個discord賬號就可以進去和大家很愉快地玩耍,甚至不需要有什么錢包,你完全不懂都沒關系,因為大部分DAO是保持自己的開發性,并不需要你上來就驗證它的Token,當你找到自己喜歡的領域,你參與進去,你和這些人成為朋友,當你開始做出貢獻,當你開始變成builder,你可能會得到獎勵。這時候很現實,你就需要應用錢包了,如果說你到了那個階段,一定會有身邊很多DAO里的朋友幫助你解決這個事情的,這算是曲線救國,到那時候肯定就不是一個太大的問題。
在這之前,如果身邊沒有特別懂的朋友幫助你,同時你又不是技術出身,或者對這些東西有比較輕松理解能力的人,確實存在著巨大的門檻以及一定的潛在風險,風險不是你被騙被偷,而是自己因為對某些東西不理解,導致最后就丟了,我之前做錢包的時候看過太多這樣的案例。
回到劉老師的問題,最近很多投資相關的朋友跟我聊,問我怎么看DAO這賽道。我說首先DAO不是一個賽道,如果把DAO狹義地理解成公司肯定是不對的,但是替代一下也沒毛病,不能說公司是什么賽道,這很奇怪,你得告訴我你是什么公司,你是做石油化工的,還是做傳媒的,你得先告訴我你做什么。
DAO其實也是一樣,之前說起來DAO很窄,要么就是投資領域,要么就是一些DeFi類把DAO作為自己的治理模塊。
最近尤其是近幾個月,DAO從非常CryptoNative的圈子急速向全世界全社會拓展。還有一些環保的,甚至我還看到一個有點扯說要分叉聯合國的,當然不是真的要分叉聯合國,因為聯合國有可持續發展目標,里面有環保、醫療這些跟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他覺得聯合國做得不夠好,所以他希望在這個層面上通過自己的努力來進行幫助,這算是publicgood,這類的DAO非常非常多。
還有細的領域,前兩天比較熱的Blockbuster,是之前Web1甚至連Web1都不算的公司,當時我在美國的時候它還是很熱的,大家去借DVD去看,但最后它“死”掉了。
它的同行Netflix之前也是做DVD租賃的,但人家轉型活下來了,活下來現在被這幫人變成了Web2的代表。
現在說起來DAO早已經超越了CryptoNative小細分領域的東西,目前還不夠豐富,但是也還不錯,可能往后看半年、看一年,一定會在各個領域都孵化出、誕生出這個領域里的DAO。那時候無論你說你喜歡科研,甚至集郵或者其他什么領域,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跟你興趣特別符合,甚至至少是比較相關領域的小群體。
劉鋒:
我想打斷一下王超,你能簡單說一下你講的這些所謂的DAO和過去這種興趣小組到底有什么樣的質的區別?
動態 | 日本公司UNIMEDIA推出支持多方構建區塊鏈網絡的平臺:9月15日消息,日本公司UNIMEDIA推出了一個支持多個參與方共同構建區塊鏈網絡的平臺Bdisp-Engine。[2019/9/15]
王超:
DAO和興趣小組的區別,最主要的需求是所有我看到的DAO都不斷地鼓勵你把自己的idea變成action,獲取共識大家一起去做,去分享成功的喜悅。當然我自己沒有怎么參與過興趣小組,說得不一定對。
我覺得興趣小組會停留在多聊聊天,最多是線下聚聚會,真正最后產生action的沒有那么多,或者產生action也是因為這個興趣小組有幾個人關系特別好,產生了化學反應,最后出去創業了,我相信是有的。但真正作為組織去系統化地做action是比較難的,也沒有看到。
之前從理論上、工具上不具備,現在Crypto這些工具極大增加了協調的能力,不止是從溝通方面協調,包括財務能力上,包括利益分配上、治理協調也是協調。協調能力的增加讓我們能夠用DAO的方式做很多行動,而不是大家嘻嘻哈哈聊個天,最后就洗洗睡了。
劉鋒:
通過DAO這種形式綁定得會更深,現在有大量工具的存在,讓大家更容易協同以及付諸于行動,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
王超:
是的。
劉鋒:
我剛剛打斷了,你還是繼續講兩句DAO你的建議。
王超:
我基本上也就到那兒了,我表達的觀點是或者是現在,或者是幾個月之后,不管你的興趣領域在哪個地方,你一定能找到跟興趣領域相近的小組織參與一下,這是非常好的參與點,你先不需要成為Web3的用戶,你可以直接成為某一個Web3群體的一員,大家去探討共同的興趣領域,做很多事情。
在這個過程中,還是曲線救國,把你在Web3入門的基礎順帶解決掉,因為一定會有很多很多友善的人會幫助你的。
劉鋒:
謝謝王超,剛剛王超和KErica是給普通用戶了一些建議,Mo和Joshua能不能從開發者的角度,因為開發者更被視為Web3重要的builder建設者,對開發者來講,跳到這個領域到底應該怎么入門呢?
Mo你先講講,分享一下你覺得最難的一步,如何走出這一步。
Mo:
剛剛有聊到挺多,包括DAO包括剛才提到的這些,都還蠻好的。我會從內容角度、社區角度的價值去考量。
在Web3NFT之前基本金融屬性非常強,沒有很多基于內容和社交的東西,當有了NFT有了內容性之后能寄生很多有意思的東西,特別是能帶來很多出圈的價值。
之前的Web3更多是金融的需求,金融需求也在慢慢變大,如果你要讓參與者越來越多的話,肯定不能只依賴于金融需求本身,所以現在很多builder會做很多事情,其中一方面肯定是讓非金融需求的價值慢慢變大,NFT就有類似的屬性。
最近出圈的NFT、圖像類的NFT除了金融屬性外,增添了一部分文化屬性、社區認同,但會因為某種文化、某種社區價值的共識,會讓NFT的價值持續上升,吸引到更多的人。
我覺得它已經有一定的社交性了,如果看以前社交產品就會發現很多時候新的社交網絡是通過舊的網絡寄生誕生出來的。NFT頭像在Twitter上換起來的話也會被別人看到被別人意識到它們是一個社區,或者有一種比較酷的形象出現。這件事情在以前也出現過,比如說像TikTok的視頻當時很火,他們會在INS傳播起來,大家會想知道這個東西那么酷是怎么做的,他們也想知道TikTok怎么下載,就會遷移過去。
從我的角度來看,出去能夠讓Crypto、Web3的社交性、身份性及整體內容價值提升,它能夠持續吸引到更多用戶進來,也帶來了除了金融屬性外其他更多的屬性、更多的價值。
舉個例子,現在只有頭像價值,如果未來虛擬世界Metaverse能夠很方便地使用了,那我們購買了NFT在游戲里在Metaverse里使用和穿戴,它的使用價值又會多了一層,去金融化這一步又多了一步,可以讓群體拓展得更多。
最近有看一些項目是做AR相關的,買了虛擬的資產可以穿戴在實際的頭上、腳上,它也是有一定的傳播性,也多了一層使用價值,使用價值除了投資之外,還可以去炫耀,發個視頻在朋友圈,也能夠提升價值,這是社區炫耀性價值的提升,不一定是產品,可能是已有的一些形態衍生,這方面可以做嘗試,也是我正在研究的方向。
另外一方面是創作者經濟,怎么理解它呢?當時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例子,當時Musically的創始人比喻Musically怎么搶奪INS用戶的時候,提到像當年的美歐大陸沒有基礎設施,秩序也不穩定,體驗肯定是比較差的。為什么它能夠源源不斷地吸引到那么多移民過來,歐洲那么完善的基礎設施,體驗那么好。
因為當時他制造了很多財富神話,起到示范的作用,可以被發現原來我們移民到美歐大陸之后可以獲得很好的財富價值,就會源源不斷地吸引到更多人進來。
這里肯定不是提所謂的投機價值,如果能夠圍繞很健康的數字內容創作者經濟的話,也能夠在Web3世界里比Web2創作者本身獲得更大的價值。這件事情是在發生中,比如說NFT,藝術家在這邊創作的東西帶來的價值肯定比以前數字世界帶來的價值更大,未來是不是可以再加大這部分的效應?比如說能夠有一些能力讓創作者有自己的個人Token網絡,是健康的,是圍繞數字內容生產的,它可能能夠起到示范作用,甚至可以真正讓這些價值提升的手段。當然還有其他的輔助,比如說降低Web3生產門檻、流轉門檻、分發門檻,只要把效率性的東西提升,再加上Web3特有的經濟系統,其實可以讓內容價值比起Web2有很大的提升,能起到示范作用吸引到更多人加入。
動態 | 佛山市禪城區將依托區塊鏈構建法人事項移動端辦事模式:據中國企業報消息,佛山市禪城區將繼續提升法人一門式服務,其中將依托一門式系統和區塊鏈新型底層技術,創新構建法人事項移動端辦事模式,探索推進法人事項“零跑腿”。[2019/4/23]
從這個角度去思考的話,就會有很多基礎建設去完成去建設,如果做builder的話可以研究方面,這也是我看的一個方向。
當然,未來肯定還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說暴富了之后進來越來越多人,可能后面進來的人不那么容易暴富了,后面的人怎么辦?這也是很多人提的問題。
但我覺得這個事情可以慢慢被我們解決,因為很重要的一點是去中心化,肯定不會頭部集中在很多都是早來的人獲得很大的財富,最良性的東西應該是去中心化的,每個創作者有自己的群體,應該更服務于長尾創作者,而不是頭部或者是新來的人,新來的人可能只是作為示范作用吸引更多人進來的,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希望可以有很多事情去做,目前來講Web3對builder來講是蠻多好玩的,可以去嘗試。
我剛剛提到的這兩個方向肯定是我現在在看的方向,當然也有其他把游戲做得更加好玩了,現在游戲更多是為了賺錢,未來可不可以我過來這邊是為了要支付,因為好玩所以會付錢,這是大家在嘗試和變化的方向,有很多人在做努力。這是非常草根非常初創的階段,未來慢慢建設好的話,用戶群體慢慢大起來一起推動,這件事情是魅力之一,builder都是可以做出貢獻的。
我大概分享到這里。
劉鋒:
Mo講到了Web3對開發者來講讓大家興奮的點,各種新的社交關系、新的游戲玩法。
我也在想,最近大家講到Web3最容易馬上想到的就是各種所謂的SocialFi,或者是創作者經濟相關的東西,每天能看到細分領域有大量新項目在出現,大量開發者在涌入。
Joshua做的東西和這也非常相關,想聽聽你的看法,在所謂的SocialFi和創作者經濟的領域,這么多項目,開發者講到Web3都往這個方向去走,現在會不會已經有點卷了?這些領域還值不值得開發者繼續去沖?
Joshua:
社交或者是連接相關的,都跳不開Web3整體框架。我個人覺得在你判斷這會不會有機會,或者機會在哪里,以及我該不該從事的時候,這可能是兩個事情。
如果你是去判斷Web3里可能有哪些結構性機會,尤其當我們這里提到開發者的時候,我個人認為這里提到指代的應該是應用開發者,更多是在Web3里做。
劉鋒:
我更多指的是應用開發者,因為其他公鏈這些更多是多用途更底層的領域。
Joshua:
對的,很核心的主線是數據可操作性、數據互操作性,當一個應用開發者在面臨Web2到Web3轉變的時候,數據的可互操作性是里面巨大的差異,如何利用數據可操作性在產品體驗build出區別,會是巨大的所謂的紅利。
在以往你要從頭搭建一個東西,數據的積累是極其困難的,現在不是這樣子。當然,我們分發數據,我們希望供應大量SocialFi,或者社交相關,或者連接相關的應用出來,因為我們本身是最大的數據提供方,利益相關確實是存在的。
但是實際情況確實也是這樣子的,當你可以直接構建出一個所謂的Twitter,它跟Twitter所能獲取到的信息和權限一樣好的時候,其實里面會有一定的機會跟一定的優勢可能在。在以往做體驗和產品的同志們會有一個感覺,體驗跟產品設計在絕對性商業、場景的邏輯面前一文不值。比如說你的打車軟件打得到車,我的打不到車,產品經理可以做某種調控,或者設計再好、體驗再好是沒有意義的。
在Web3里這個邏輯被打破了,它是不是很卷呢?或許它比以前卷了,但它啟動的門檻和構建的難度仍然低于Web2的,這是真實的。
但取決于是不是Web2開發者要過來,或者某一個領域的開發者要過來,要遵循一個核心原則。
引用我們聯合創始人時常放在外面的一句話“寫代碼是熱愛,寫到世界充滿愛”。
我能理解,很多建設是為了成功而來的,這個我非常理解的,比如說某個地方有結構性機會,你過來建設。至少從我們的角度來說,尤其是當行業有不景氣的時候,比如說Web3或者去中心化互聯網,在沾到金融之前是非常糟糕的領域,你不會見到創作者做這個領域的。
但是我們團隊的聯合創始人里有一大半本來就是做這個的,他們或許收入會很低,他們或許遭受過很多的不理解、不贊同。我們預計未來這是實際上仍然存在或持續存在多次的,因為本身一個行業一定有它的周期。
如果某一個開發者、創業者在進入一個產品、一個領域、一個方向之前,即便這個行業很糟很慘,我仍然愿意繼續,我仍然愿意去做的信念/理念,可能你都不適合,如果你有這種信念和理念,對某個項目或產品都適合,不存在太早了、太晚了、太卷了、太不卷了的邏輯。這是核心的原因,也是我們在構建RSS3時最核心的邏輯所在,這個東西是不是對的。
大家現在會看到RSS3的募資情況不錯、運營情況不錯,如果RSS3很慘淡,如果最后沒有人愿意從事這個領域,我們愿不愿意從事去中心化的信息分發?如果不管怎么樣答案都是“是的”,那你都可以參與。我個人認為,你的判斷應該是這樣子的。
劉鋒:
剛才大家討論得蠻分散的,整體來講聽上去都是這個行業機會特別多,但是大家都承認在這個行業里需要做的事情也非常多,行業非常早期。
能不能請大家在各自角度分享一下,您覺得在目前這個時間節點上,如果真的讓Web3的很多夢想能夠實現,讓更多用戶能夠涌入,讓更多的應用可以出現,在下面未來的半年時間里,大家更應該做什么樣的事情,或者你作為一個個人、一個個體,你所在的項目作為一個個體,你覺得最應該做的事情是什么?
Joshua:
我先來吧,我只針對后面的部分,如果需要更多的開發者或者更繁榮的生態大概需要怎么做。
最簡單的一點,Web2有大量開發者,他們有很強的體驗開發能力、產品能力、工程能力,但是目前來說,最簡單一點,比如說現在support你是一個原生的IOS開發者,你做移動應用可以做得很好,你想做一個Web3的APP,假設你想做一個Web3版本的twitter/微信,你會發現你連第一步都過不了,你幾乎沒有任何方式以非Web的方式來啟動一個應用,原生就沒有,你做都做不了。
你可以說OK,這里有大量的需求,Web2開發者希望buildWeb3的一些東西。實際上如果我們有很好的基礎設施,這個基礎設施包括了數據本身,剛才說到的可互操作的數據、直接能用的數據,包括了一些已有的基礎設施信息通路,也就是說上來就能加入進去,比如說以太坊是一種很厲害的信息通路,也包括了工程上的基礎設施和架構。
至少在Web2時期已經證明了移動是最大的流量,也是最大的用戶群體,如果這個東西我們都沒有做好的話就很困難,但這也意味著這里面有很大的空間,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間接地把用戶吸引進來,因為你有了好的基礎設施就有更多更好的開發者做出更好的應用,更容易進來,現在我們更多理解就在這方面。
劉鋒:
在你看來,基礎設施其實是瓶頸。
Joshua:
對,我覺得Web2工程師的能力和傾向都在了。
劉鋒:
怎么能夠解決這個瓶頸?
Joshua:
每個領域都有每個領域努力做的事情,如果我自吹自擂的話可以說RSS3可以幫助你在一個原生開發者一天以內能做出一個Twitter類的應用來,一天時間,幾乎能達到比Web2還厲害了,Web2一天時間只能做個空的出來,而Web3里通過RSS3所提供的一系列東西可以一下子搭建出整個東西來,甚至大概兩天時間就能搭建出一個淘寶來,非常夸張。
劉鋒:
這就是Web3最迷人的地方,它的互操作性,還有它的這種模塊式的組件功能。
Joshua:
并不是說我們一定有多厲害,而是說Web3的邏輯使得我們能做到這件事情。
劉鋒:
謝謝Joshua,其他同學愿不愿意繼續聊聊你看到的解決方法。
Mo:
我非常喜歡Web3,包括Joshua做的協議,以及很多現在努力去建設的協議,包括社交關系圖譜協議、DID協議,這些協議都能讓我們非常好地在上面建設應用。
為愛發電還是需要的,這件事情在加密開發圈子里很多都是這樣子的。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如果加入更多人、更多穩定開發者的話,整體體量加大也是非常重要的角度。
基于這個角度,要做更多出圈的事情,不光是應用還是文化傳播相關的事情,如果這方面能夠出圈能夠帶動更多人進來,更多市場,這時候開發者也愿意過來了。
我一直有個觀點是只要人足夠多,并且有去中心化的分布決策,都是自下而上建設的話,人越多一定越好,這樣建設得也更快一些。
基于此前提,建議讓更多人意識到Web3的好,并且通過產品化的手段、內容化、社交化的手段影響到更多人,讓他們知道這邊是更不錯的地方,他們可以過來,當這里的規模大了、用戶大了,開發者自然也會變大,這也是另外一個角度的補充。
KErica:
我非常同意Joshua及Mo老師的看法,首先是Joshua說到基礎設施的問題,這一點我也非常感同身受。
從2020年的DeFiSummer到現在,行業發展非常非常快。但到目前為止,大部分鏈的性能已經跟不上應用層發展的節奏了。可以說,幾乎每一輪都會出現這種情況,而且這種情況最早會在游戲上先體現出來,因為游戲就是對于現實的模擬,游戲里有自己的經濟體系,所以是相輔相成的演進循環。
這一輪DeFi的很多功能都是上一輪鏈游實踐中過渡而來的,從鏈游的實驗到DeFi,DeFi演進了再接著去影響游戲,又開啟了新的實驗,一輪一輪循環下去。
從我個人的角度,我非常看好全鏈上游戲的方向,而且我認為它有非常大的概率是下一輪的主要熱點之一。目前的On-ChainGame因為基礎設施的不足,而無法承載大量用戶,這也是事實,相當于整個行業的縮影。
目前像這類東西的用戶少既是必然基礎設施的限制,也是一種選擇。比如說之前有去組織一次社區輪的DarkForest,當時有開放對外申請,大約不到24小時就有1萬多個申請,當時XDai官方私信我們問玩家大概會控制在多少人,后來我們控制在600個白名單,有400多位玩家在游戲中創造了競技積分。比較不幸的是,鏈上清算的部分抬高了Gas,游戲高頻交互占比更高,讓Gas更上一層樓,所以那天XDai的Gas最高到了1500,而平時拉到40都是極速模式了。現在基礎設施就是這樣的狀態。
剛剛也提到創作者經濟,因為想要吸引更多人來進入,Mirror這種去中心化內容平臺也存在瓶頸:
一是用戶有認知門檻,這是目前我們可以去解決的,比如,大家基于某一個共識吸引更多的創作者進來,在上面創作;與此同時,Mirror上發布的內容可以直接免費存到AR上,對創作者來說也是天然的吸引。然而,如果他們想要使用更多原生一點的Web3功能,比如說想把文章鑄造成一個NFT,那這就會遇到一堵墻——你需要付出Gas,而且主網擁堵的時候會非常非常貴。
最近大家可能看到過一篇文章《2021年以太坊回顧》,其中也提到了創作者經濟,文章的作者JoshStark認為創作者經濟已經在以太坊生態上成為了主流。比如說2021年藝術家、音樂家、作家和其他創作者使用以太坊主網總共賺取了35億美元。
但是這是光鮮的一面,他沒有提到另一點,有更多創作者連Gas費都沒賺回來,35億美元中,大家消耗的Gas也沒被算進去,只算了總的收益。
劉鋒:
沒有把成本算出來。
KErica:
還有很多創作者沒有能力付那么多Gas,直接被擋在門外,沒有用這部分功能去擴展他們在Web3的變現能力。
像Mirror這樣的去中心化內容平臺想要觸達更多的作者和讀者,可能還需要等到以太坊的Layer2有進一步的發展,基礎設施更加成熟,才能夠有辦法讓更多人有能力到這個世界里來,體驗更多。
另一方面,像DeFi還有GameFi的存在,因為GameFi本身就是用游戲化包裹了DeFi,討論它的用戶量意義不是特別大,我很同意長鋏曾經提到一個看法,他說對于DeFi來說,資金量的意義遠遠大于用戶數量的意義。
對GameFi來說,一些用戶甚至可以是AI甚至是插件,因為本質上他們在主要參與者的眼中跟東南亞游戲“勞工”的區別并不大,都是PoW,但在我們看來,這是非常不好的,非常資本主義,把人限制得很死,這并不是Web3的優點。
劉鋒:
把人固化了,人都變成礦機了。
KErica: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等待基礎設施更完善,有更多可玩性,能在Web3領域有比較流暢的用戶體驗,這樣才能夠走向大眾。
在現階段,想要解決這些問題的話,一是要靠時間,對于普通用戶來說你可能就是等待,因為很多技術問題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搞定的。其二要靠像RSS3這樣的團隊繼續建設,還有一些鏈開發者的努力,相當于大家共同努力,一磚一瓦建成一條長城,讓大家去使用。
對個人來說,你的機會就在等待的時間中,如果你是建設者,你要努力去了解行業有哪些剛需,你去找到這些你技能可以發揮的建設點。如果你不是一個建設者,比如說你不懂技術或者你不是做產品的,那你也可以支持能夠建設和解決問題的人,即使你不是投資人,也可以通過成為用戶的方式參與和體驗新的產品,多提建議。
前面也提到過,用戶也是Web3產品的核心組成部分,就像讀者對于作品的價值一樣,都是構成完整作品的一部分。對于任何角色來說,Web3都有可以吸引他們、讓他們參與的部分,這是非常非常有魅力的點。
這就是我想要分享的內容,感謝大家。
劉鋒:
謝謝!王超,你可以講講你的看法嗎?
王超:
剛才幾位老師都講得特別硬,我講點不那么硬的。
無論是對于社區也好、產品也好、行業也好。毫無疑問注意力都是最為寶貴的資源,注意力從哪兒來?剛才劉老師說半年最應該做什么,很多特別硬的東西半年其實做不完的,沒那么快,但注意力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而獲取注意力的方式很多。
元旦的時候,Bankless媒體的DavidHoffman說我們是Layer0技術,因為所有東西都是人創造的,人就是Layer0,而敘事是能把人聚在一起的原因。我們會敘事,所以我們是layer0technologyng。
一定程度上我是同意這個觀點的,第一,人很重要,建設者很重要。如果你是硬核的建設者,能做很多復雜的工作,特別好。但如果你來了以后發現你的技能沒有那么匹配,或者可能時間沒有那么多,那你在社區里每天早上發一個GM,這也是建設。因為你讓這個社區變得更活躍,讓硬核建設者知道有人在關注他,他覺得我的付出是有回報的,至少有人看到了我的努力,他看到了能做得更帶勁兒。所以每天早上發一個GM,晚上發一個GN也是建設,是沒問題的。
注意力、storytelling這些東西其實能夠很迅速的把一些人帶到這個世界里很重要的原因。過去半年,我跟很多海外非常硬核的DAO參與者做了大量溝通,上個月我還幫一個朋友拉了兩個BanklessDAO非常重要的貢獻者做了兩期播客,正好這兩期發出來了。
那兩個人都不是Crypto出身的,都是2021年才聽說這個東西進來。但他們做得非常非常好,無論是貢獻度還是專業能力,之前他們根本不理解Web3,都是聽了Bankless的播客進來的。在這個過程中,Bankless作為媒體,對這個過程的貢獻很大,而另外帶他們進來的人也是很重要的。融到一起,還是需要傳播,無論做什么樣的傳播,誰來做這個傳播,先把人帶進來,把注意力帶進來,有更多的人進來,就有更多的建設者,注意力到了,建設者們也會努力地讓這一切更快地發生。
說得比較雜,我不知道回答到您的問題沒有,如果說讓我選擇在半年做一些事情,我覺得可能最現實的就是做這些吧,無論用什么方式,把人帶進來,通過教育,把人留下來。
劉鋒:
每個人都應該有每個人的作為,在Web3世界做任何事情都會給別人敞開大門,都是有價值和有意義的事情。今天因為時間的關系,很多話題沒法特別深入地交流,好在畢竟我們還在元宇宙世界里有很多機會可以繼續交流,對Web3新的發展、新的方向以及更多新鮮的東西還有更多的機會一起去探索。
我的初衷是希望大家在這期直播后還能夠繼續聯系,并且真的能為Web3世界的建設出一份力量。
希望可以幫助到每一個愿意到Web3世界來嘗試的朋友,如果開發者平時在Web3探索中遇到挑戰和困難,或者如果用戶遇到困難,歡迎隨時來找我們。最好的方式是一起行動,為Web3的世界貢獻力量。
特別感謝各位嘉賓,也謝謝大家的聆聽!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侯嘉成 美國財政部近期發布《通過藝術品交易開展洗錢和恐怖融資的研究》報告,將NFT歸類于新興在線藝術品市場,并指出該市場可能會帶來新的風險.
1900/1/1 0:00:00很明顯的一點是,用戶最終會選擇一種幫助他們創造價值并與他人聯系的在線體驗,而不是為了廣告收入而被引誘到狂歡和“厄運輪回”中.
1900/1/1 0:00:00原標題:《Meta、微軟在元宇宙上栽了跟頭》元宇宙在2021年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許多公司都紛紛布局相關的業務,當中以Meta公司最為激進.
1900/1/1 0:00:00作者:金融街集團信息總監鄧遵紅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尼爾·斯蒂芬森估計都沒有想到,元宇宙概念在提出近30年的時候大火起來——有人說2021年可以稱為“元宇宙元年”.
1900/1/1 0:00:00撰文:RainandCoffee編譯:0xbread,TechFlow模塊化協議VS模塊化軟件在我們開始研究模塊化應用程序特定的區塊鏈之前,首先要對模塊化協議,和模塊化軟件進行區分.
1900/1/1 0:00:00近期,不少公司和機構紛紛發布數字藏品,希望能趕上這波新潮,甚至新華社、央視網等央媒也推出了自己的數字藏品.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