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 Web3 的概念,我們現在比較熟悉的是由 Gavin Wood 于 2014 年提出的融合去中心化區塊鏈技術以及代幣經濟學的迭代互聯網想法,這一想法也被 a16z 合伙人 Chris Dixon 簡化為:
web1: read(讀)
web2: read + write (讀+寫)
web3: read +write + own (讀+寫+擁有)
然而在全球經濟持續面臨嚴峻挑戰的背景之下,加之 Luna、FTX 等暴雷事件負面影響,當前 Web3 的概念在全球范圍內已有被污名化的現象。
與此同時,DALL-E、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ChatGPT 等眾多 AI 模型的集中式爆發,也開始讓部分人(例如 a16z 游戲普通合伙人 Jon Lai)轉變想法,他們開始認為 Web3 的定義應該是 AIGC。
觀點:社交媒體幫助重建人們對加密資產的信任:12月20日消息,業內人士表示,加密貨幣公司正在利用Twitter、Instagram、YouTube和Telegram上的加密社區,與專業加密貨幣影響力人士開展活動,以重建人們對這一資產的信任。加密貨幣交易所WazirXNischal Shetty表示,社交媒體起到重建這種信任的作用,新興加密貨幣行業在印度越來越受歡迎,在印度,該行業尚未收到監管,信任很重要。(印度經濟時報)[2020/12/21 15:53:27]
讓我感到疑惑的是,AI 與區塊鏈技術的沖突性似乎并不強,那為什么 Web3 不能是 read + AIGC + own (即將兩種概念結合在一起)呢?
觀點:俄羅斯區塊鏈投票系統本質并不分散或導致選民欺詐:11月10日消息,俄羅斯報紙Novaya Gazeta長期撰稿人Sergei Golubitsk表示,俄羅斯以區塊鏈技術為動力的新型投票系統,可能會被不道德的政客利用,成為操縱選舉和選民欺詐的“工具”。他稱,到目前為止,在俄羅斯進程中使用的所有區塊鏈投票迭代應用都更像是標準的公司分布式網絡,而不是真正的區塊鏈網絡,這是因為它們托管在政府服務器上,本質上并不分散。(Cryptocurrency News)[2020/11/10 12:10:12]
很多人都知道 PayPal 創始人 Peter Thiel 在《從 0 到 1 》一書中提到的這句話:
“要在一個市場產生獨占優勢,就需要在技術上比最接近的替代品改善 10 倍以上。”
觀點:DCEP是經濟“內循環”的未來加速器:工銀國際經濟學家程實和錢智俊日前撰文《DCEP:經濟“內循環”的未來加速器》,文中提到,疫情時代全球貨幣政策已陷入多重困境,如何加力支撐“內循環”成為各國難題,中國央行數字貨幣(DCEP)的發展有望從新角度提供解題之鑰。一方面,以DCEP為支點,貨幣政策的數字化升級有望拓展政策空間,提高政策直達性。另一方面,DCEP有助于對外形成人民幣的“電子貨幣區”,對內深入“內循環”的短板領域,由此抵減外部政策干擾,保持政策獨立性與內生性。(第一財經)[2020/7/28]
盡管這個 10 倍數字似乎只是一個估計值,但這確實告訴了我們,要擊敗當前市場上占據先發優勢的同類,我們需要的改進是非常巨大的。
顯然,僅僅為現有的 Web2 產品增加一個所有權,根本無法達到戰勝引力的逃逸速度,因此很多所謂的 “Web3” 應用會無人問津,或者僅僅是曇花一現。但我們需要承認,去中心化以及增加所有權,確實屬于一種改進。
觀點:美國貨幣監理署加密政策利好中小銀行:7月23日消息,美國貨幣監理署已經允許在其監管范圍內的銀行提供加密托管服務。加密行業初創企業對這一舉措表示歡迎,并指出該行業存在的潛在商機。但專家提醒稱,真正的受益者將是中小銀行,但不要指望大銀行會投入比特幣市場。(The Block)[2020/7/23]
現在,我們又擁有了革命性的 AI 技術突破,那我們沒有理由將其排除在 Web3 的愿景之外。
圖片來源:由 Maze AI 生成
讓我們假設,所有權(區塊鏈技術)為一個產品帶來的改進是 X 倍,而 AI 技術帶來的改進是 Y 倍,那將它們融合在一起,并增加一些其他 Z 倍的改進(例如 UI 等)時,我們就可能創造出破壞性的替代品(X+Y+Z,甚至某些改進會帶來協同效應,即一加一大于二)。
觀點:區塊鏈等新技術基礎設施將成為金融科技賦能實體經濟的著力點:金融時報今日發表分析文章《數字化轉型成趨勢 金融科技重在服務實體經濟》。文章中表示,當下,金融科技有望與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實現深度融合。隨著新型基礎設施發展風口來臨,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和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也將成為金融科技賦能實體經濟的著力點。[2020/7/13]
所以,我會傾向于認為,真正的 Web3 ,實際上與元宇宙的概念是重合的,即 AI+區塊鏈等各種創新技術帶來的新一代互聯網。
根據以往的 Web3 定義,我們可能會傾向于認為只有 100 % 鏈上的游戲才屬于 Web3 游戲,而將所有權上鏈的游戲定義為 Web2.5 游戲。
但如果我們將 AI 考慮進去,這種說法可能會有非常大的誤導性,因為 AI 對游戲的影響甚至可能超過了區塊鏈,而如果我們僅僅關注后者,那么由此創建出來的鏈游依舊沒有什么競爭力。
在 a16z 最近發布的一份 “The Big Ideas” 關注清單中,該 VC 機構的多位游戲合伙人對 2023 年游戲領域的展望,主要圍繞了 AI 和區塊鏈兩個關鍵詞。
“2023 年沖擊游戲行業的最大革命,將是為制作現代游戲所需的所有資產類型創建可生產的生成性 AI 模型……科學家們正在研究適用于所有資產類型的 AI 模型,包括 3D 模型、音樂、聲音效果等。—James Gwertzman,a16z 游戲團隊普通合伙人”
“借助 AI 輔助和基于云的工具,將出現一個新的 UGC 移動優先平臺,該平臺將具有比 Roblox 或 Netflix 更類似于 TikTok 的發現模式用戶體驗,用戶在打開應用程序時會立即感到高興。手游創作模式:解鎖。— Troy Kirwin,a16z 游戲團隊合伙人”
“從 ELIZA 到 ChatGPT,計算機已經成功地偽裝成人類。這種現象也通過“機器人”的大規模流行而出現在游戲中。隨著 AI 的發展,游戲會變得更大、更復雜、更真實,這些機器人越來越能說服人類。—Jack Soslow,a16z 游戲團隊合伙人”
“游戲開發是第一個因為生成性 AI 而經歷重大顛覆的行業之一。新的工具已經允許藝術家和作家將最初的(機械的)創作火花轉移到生成模型上,并將精力重新集中在編輯和優化上。而影響玩家的 AI 創新,將比讓開發者受益的 AI 創新更令人興奮。人工智能不斷重新定義游戲設計和游戲體驗的可能性。專為 AI 原生設計的新一代游戲有何可能?我們將看到涌現的、程序生成的世界,每個世界都有自己豐富的歷史、居民和謎團。將有互動小說,故事通過玩家的選擇不斷發展,并通過生成的圖像、視頻和音頻來講述,可能性是無窮無盡的。—Jack Soslow,a16z 游戲團隊合伙人”
“我們正處于開啟新一代 web3 原生游戲的風口上,這些游戲將會非常有趣,它們具有廣泛的吸引力,并且由區塊鏈技術獨特地實現…… 游戲模組通過 web3 可組合性得到增強,創作者可以通過代碼自動獲得所有權和財務獎勵,自由利用彼此的資產。—Jonathan Lai,a16z 游戲團隊普通合伙人”
所以,新一代的 Web3 原生游戲,可能不僅僅基于區塊鏈,它們也離不開 AI。當然,像 dark forest 這樣結合零知識證明技術和區塊鏈的 onchain 鏈游,也屬于 Web3 原生游戲的一種類型,但這一方向的發展,似乎會面臨更多的挑戰。
你的看法是什么?
巴比特資訊
個人專欄
閱讀更多
金色財經
金色早8點
澎湃新聞
Odaily星球日報
Arcane Labs
深潮TechFlow
歐科云鏈
鏈得得
MarsBit
BTCStudy
耐克進入NFT領域表明了數字營銷的獨特演變,這家著名的運動品牌已經將這項技術無縫整合到其NFT營銷策略中,為其他企業駕馭Web3生態系統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1900/1/1 0:00:00撰寫:zj.valz 編譯:深潮 TechFlow$OP 的日活躍用戶("DAUs")正在增加,TVL 正在增加,聰明錢正在涌入.
1900/1/1 0:00:00作者:Callum@Web3CN.ProZK 從 2022 年開始持續火熱,其技術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ZK 系的項目也不斷發力.
1900/1/1 0:00:00本文來自白宮官網,原文作者:Brian Deese & Arati Prabhakar & Cecilia Rouse & Jake Sul.
1900/1/1 0:00:00原文: 作者:Zero Knowledge Validator隨著 2022 年即將結束,我們想整理一份關于零知識技術領域進展的報告.
1900/1/1 0:00:00本篇文章與大家同步更新一下FTX破產案最新進程,同時為大家如何處理自身破產債權給出一些可以參考的意見.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