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3.0 作為一個新興卻又極其火爆的概念,引人注目的同時也引發了各種褒貶不一的暢想與質疑。
Web 3.0 到底該如何定義,會使用到哪些技術?如何進行 Web 3.0 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它將面臨哪些困境或挑戰?帶著這些問題,InfoQ 采訪了騰訊云區塊鏈資深架構師梁永甫,希望能達成一些關于 Web 3.0 的共識,也希望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發和思考。
嘉賓簡介:
梁永甫,騰訊云區塊鏈資深架構師。2016 年開始專注區塊鏈領域,在金融、保險、供應鏈金融領域主導和參與了多個區塊鏈應用落地案例。曾任金融科技公司區塊鏈首席架構師,國際知名咨詢公司區塊鏈技術專家。ArchSummit 全球架構師峰會(深圳站)2021 明星講師。此外,他還在 7 月 31 日 -8 月 1 日舉辦的 QCon 全球軟件開發大會(廣州站)上擔任了「Web 3.0 基礎設施」專題的出品人。
梁永甫:我從 2016 年開始就一直專注于區塊鏈這個領域,一開始做基礎平臺的研究和改造,后來發現這個技術要被應用才能發揮價值,所以一直到目前,主要做區塊鏈的應用解決方案和落地工作以及技術的推廣,同時也要對這個領域的一些新技術和應用加以研究。
從現在看,Web 3.0 是離不開區塊鏈的,所以也在探索如何通過區塊鏈構建 Web 3.0 的基礎設施。QCon 廣州站的「Web 3.0 基礎設施」專場,我們將重點關注基于區塊鏈的分布式系統、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等方向的探索與實踐,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借鑒和思考。
上海證券報:數字人民幣測試提速,硬件錢包或成下一個應用風口:記者從多家銀行了解到,數字人民幣錢包開設有望提速,而硬件錢包是未來最大亮點,其設計也更加凸顯個性化,未來多款式、多品類的錢包將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交行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交行正在加速推進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的測試,種類十分豐富。目前硬件錢包是鏈接在數字人民幣“軟錢包”上的一個應用。可以通過“軟錢包”向硬件錢包進行充值。隨著“軟錢包”進一步推廣,硬件錢包即將加速登場,應用場景會更加豐富多樣。上周舉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工商銀行也展示了更為豐富的硬件錢包樣式,包括異形卡、大屏幕語音錢包、可視卡等。在銀行開發的各式各樣的硬件錢包中,不僅有手表、手機配飾這些大家容易想到的產品形式,甚至耳機殼和拐杖這類日常使用的物件都可以成為數字人民幣的硬件錢包的載體。中國銀行在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開發上,為存在數字鴻溝的老年人開發的硬件錢包,不僅可以實現支付功能,還可以擁有一鍵聯系家人功能。(上海證券報)[2021/7/16 0:55:47]
?InfoQ:在您看來,Web 3.0 的基礎設施主要涵蓋哪些方面?對于 QCon 廣州站這個專題,您是如何策劃的?策劃的目的是什么?
梁永甫:我覺得 Web 3.0 的基礎設施可以從兩個維度去看,就是“服務端”和“客戶端”。另外要說明的是,基礎設施包括硬件和軟件,而不是只指硬件。
英偉達 CEO:我們正處于區塊鏈和支持 NFT 的元宇宙的“風口浪尖”:英偉達 CEO Jensen Huang 在虛擬 Computex 會議上表示,他“相信我們正處于區塊鏈和支持 NFT”元宇宙的風口浪尖上,并熱情洋溢地談了它的潛力。(cointelegraph)[2021/6/13 23:33:09]
在服務端,Web 3.0 的一個特點是去中心化的,也就是資源和服務不是完全由一個機構來提供,而是多個機構組成的一個生態,大家相互協作,各自提供自己專長的部分,然后最終給用戶呈現一種完整的能力和服務。那么就需要一種技術,能構建一種滿足這種服務提供方式的系統。目前來看區塊鏈以及基于區塊鏈設計的應用層服務和協議,可以用于構建 Web 3.0 服務端系統。
在客戶端,Web 3.0 的應用會有兩個比較大的變化,一個是用戶對數據或者資產的控制權的增強,一個是用戶體驗的提升。
為了滿足第一個變化,就需要在客戶端能夠安全地管理用戶的數據,包括用戶的私鑰、用戶的隱私信息等,所以我認為如何利用手機、電腦或者物聯網設備提供的硬件安全能力來實現數據的安全管理,將會成為一種基礎的能力。
對于用戶體驗的提升,過去經歷了文本到圖像再到視頻的轉變,每次轉變都帶來新的體驗。到 Web 3.0 的時候,我覺得 AR/VR 將會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用戶體驗形式。
聲音 | 杭州市委書記:積極搶占“5G×AI×區塊鏈”等風口:今日上午,2019網易未來大會在杭州開幕。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在開幕致辭中表示,未來杭州之約,正孕育于跨界融合、引領時代、能級巨大的未來產業之中,我們將積極搶占“5G+四基”“5G×AI×區塊鏈”等風口,不斷完善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政策鏈“五鏈集成”的生態系統,大力支持廣大企業和創客向未來產業新藍海進軍,孕育出更多能夠滿足個性制造、定制服務、藝術需求、在線互動的未來工廠,實現更多從0到1的顛覆式創新、從1到N的迭代式創新,著力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和新時代制造業強市。[2019/11/23]
所以總結下來,Web 3.0 的基礎設施可能會包括這幾個必備方向:區塊鏈、客戶端的硬件安全、AR/VR 等。當然隨著應用的增加,對基礎設施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多,所以未來會有更多類型的基礎設施出現。
我在策劃「Web 3.0 基礎設施」這個專題的時候,基本也是基于上述兩個方面的思考。要讓這個專題能覆蓋 Web 3.0 時代服務端的構建、客戶端的數據管理、客戶端的體驗提升,這三個相對明確的方向。
希望通過這個專題,能系統地展示構建一個 Web 3.0 應用的全棧技術能力。當然我也認為專題的每個方向在 Web 2.0 時代都很有價值,都可以單獨用于提升已有服務的能力。
聲音 | 賽迪智庫蒲松濤:游戲將是下一個風口:在8月17日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推動計劃“鏈鎖反應IV”發布會圓桌論壇環節,
賽迪智庫技術評估負責人蒲松濤表示,游戲將是下一個風口,行業落地項目,公共事務和數字服務類項目前景較大,因為涉及的利益集團較少。[2018/8/17]
?InfoQ:可以看到大家對 Web 3.0 的概念并不統一,您對它是怎么定義的?主要涉及哪些技術?它與 1.0、2.0 的最大差異是什么?
梁永甫:的確,大家對 Web 3.0 的概念并不統一,有不同角度去對它進行不同的描述,比如很多人愿意從應用的角度描述 Web 3.0,說 Web 1.0 可讀,Web 2.0 可讀可寫,Web 3.0 可讀可寫可擁有。
我個人也寫過一些關于 Web 3.0 的觀點,將互聯網從內容、連接、網絡三個層面去分析,Web 1.0 到 2.0 再到 3.0 的演進中最核心的變化是在連接這一層,從“單向數據傳輸”到“雙向互動”,Web 3.0 時代進而演變成“多方互動”。
我認為對大多數人而言,可能要從一個個 Web 3.0 實際的應用來感知 Web 3.0,比如 NFT,比如元宇宙,當然未來還會有很多 Web 3.0 應用被創建出來。
但是我們要盡量避免把一個單獨的應用來當成 Web 3.0,這會讓 Web 3.0 的概念變得比較狹隘。我更傾向于 Web 3.0 是一種新的技術能力的組合,比如區塊鏈、隱私計算、跨鏈、預言機、VR、數字人等。你用這些能力可以創造出很多應用,當這些應用大范圍應用的時候,我們就處在 Web 3.0 的時代了。
上海社科院互聯網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易: 相比追隨所謂風口,更愿意相信常識:大多數人看不懂當下流行的很多區塊鏈應用,不是他們的智商不夠,而是這東西被包裝得實在太過高深莫測,連我這樣所謂的專業人士都云里霧里。不懂裝懂的人太多,于是社會上出現一種新邏輯——不懂區塊鏈等于被時代拋棄。可是相比追隨所謂風口,我更愿意相信常識。想一想,一個沒有中央銀行、沒有證監會、沒有銀監會、沒有保監會,更沒有車輛和婚姻登記所的社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社會呢?很多流行的區塊鏈應用到底是“天才發明”還是“龐氏騙局”,時間早晚會給出答案。(新京報)[2018/2/28]
?InfoQ:您認為,在構建 Web 3.0 基礎設施的過程中,會面臨哪些困境或挑戰?目前業內有哪些應對方法或突破點?
梁永甫:根據目前看到的情況,我覺得構建 Web 3.0 基礎設施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挑戰:
1. 去中心化系統的構建和治理
在前面我們說到,Web 3.0 的應用在服務端是去中心化的,這種服務模式與傳統的中心化提供方式差異比較大,對服務提供方,或者說企業端影響也非常大。
構建這樣一種去中心化系統,無論是在構建過程還是后期管理,都是一個全新的命題。比如,在這個過程中涉及的各種決策不再是一個單獨的主體所能決定的了,那怎么樣讓大家對系統運行的規則達成一致?這就需要在激勵機制、權責分工方面有非常好的設計。
那么,在系統構建起來后如何治理,在運維過程中大家如何協調呢?舉個例子,假設一個機構的系統出現異常,他怎么讓其他機構協助判斷問題原因,這些操作層面都需要全新的機制來保障。另外在運營中,如何應對系統的變更、業務模式的變更,以及決策過程如何進行。
針對這些挑戰,我們看到有些企業已經構建了這樣的系統,所以還是有一些經驗可以借鑒的。比如在開始階段,可能一兩家機構主導先探索一種可行的合作模式,然后逐步擴大參與機構的數量,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完善。另外公鏈領域的 DAO 模式也有借鑒的方面。
我覺得在未來很好支撐這類系統治理的時候,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或者機制的問題,可能在法律層面也需要一些支撐。比如在區塊鏈司法存證這一場景,法院對區塊鏈存證的認可對這一應用的發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同樣,在基礎設施治理中如果有法律的支撐,執行起來也會方便很多。但是目前需要什么樣的法律支撐,還不是很清晰。
2. 數據安全方面
同時,在這樣一個各種信息共享的系統中,如何保護企業自身數據安全和隱私,同時還能確保很好的協作?如何做好這兩者的平衡,也會是一個挑戰。
最近幾年興起的隱私技術,包括 TEE、聯邦學習、安全多方計算等,就是用于解決跨機構數據安全共享的問題,跟 Web 3.0 天然匹配,跟區塊鏈結合起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比如公開的數據在鏈上共享,無法公開的通過隱私計算共享。
3. 用戶使用習慣
在客戶端,如果按照用戶對自身信息擁有更多控制權的思路設計,那么最好的方式是用戶自己管理一個私鑰,這樣控制權就完全交給了用戶,但是一旦用戶丟失私鑰,那就丟失了私鑰所管理的所有信息,企業將無法幫助用戶找回。這對用戶的使用習慣也會有較大影響。
目前看給用戶更多控制權,和保證便利性與安全性,貌似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但是最終也許會用密碼學的技術來解決。
當前階段,從企業完全掌控信息到給予用戶控制權,需要逐步地過渡。現在常見的做法是企業托管用戶私鑰。也存在另一種思路,就是將私鑰的使用和變更分開管理,比如私鑰完全由用戶管理,但私鑰可以變更,比如在平臺和用戶共同同意的情況下可以變更用戶的私鑰。
?InfoQ:據您了解,Web 3.0 可以解決哪些問題?有哪些比較好的實踐案例可以參考?此外,其他方面如資訊、社交、電商、游戲方面有哪些較好的落地或嘗試嗎?
梁永甫:現在很多人提到 Web 3.0,都會認為它是 ToC 的應用。但按照我對 Web 3.0 的理解,它是一個“多方參與,多方互動”的系統,它要解決的是信息更加透明,權屬更加明確,跨機構協作更加順暢的問題。
從這個角度講,現在很多聯盟鏈都是 Web 3.0 的實踐案例,像 ToB 的供應鏈金融聯盟鏈,ToC 的如用于 NFT 發行聯盟鏈。
目前來看,Web 3.0 在國內 ToC 類的應用探索還不太多,主要還是圍繞數字藏品這類應用。
?InfoQ:有人認為 Web 3.0 是互聯網的未來式,也有人質疑這只是又一個擊鼓傳花式的詐騙游戲,您怎么看待這兩種觀點?
梁永甫:我覺得出現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家說的可能不是同一個“Web 3.0”。
有了 Web 1.0、Web 2.0,然后再發展到 Web 3.0,這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技術不可能停止不前,停止不前基本意味著這個技術要被淘汰了。顯然互聯網技術還是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
但就像前面說的,實際上 Web 3.0 是什么,什么樣的應用才是 Web 3.0 的應用,大家對這個標準并不統一,所以就出現一些應用聲稱自己是 Web 3.0 的應用,實際上他只是借著概念炒作而已,然后被人看到了,就說 Web 3.0 是騙人的。
事實上,Web 1.0、Web 2.0 的早期也都受到了各種各樣質疑,但隨著它們的形態逐步變得清晰,質疑和誤解也就慢慢消失了。所以,我們也可以用這種發展的眼光看待 Web 3.0,可能會有爭議,但相信真理越辯越明。
?InfoQ:關于 Web 3.0 未來的發展趨勢,您有哪些預測和判斷?
梁永甫:Web 3.0 時代會出現新的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構建互聯網應用,新技術的應用是逐步演進的過程,不會說馬上就 Web 3.0 了,而且 Web 3.0 并不會完全替代以前的應用,而是在數量和價值上會大于以前的應用。也就是說在 Web 3.0 時代,在數量和創造的價值上,Web 3.0 應用 > Web 2.0 應用 > Web 1.0 應用。
另外在 Web 2.0 時代,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是相對獨立的。我覺得到了 Web 3.0 時代,機構間的協作會增加,傳統邊界會被打破,構建新的邊界,加上用戶對自身信息控制權的增加,與企業間的直接互動也會增加,這些會推動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融合的更加緊密一些。
(以上僅代表受訪者個人觀點)
采訪嘉賓|梁永甫
Tags:WEB區塊鏈數字人INFOweb3游戲有哪些區塊鏈域名誰在管理數字人民幣app下載Tinfoil Finance
機構高調重倉后的第一個大熊市,底在哪里?加密市場陷入恐慌,利空正逐漸兌現。Luna 崩盤、Celsius 資不抵債、stETH 脫錨……伴隨著一系列的壞消息,市場不斷觸及新低,毫無反彈.
1900/1/1 0:00:00本輪場熊市對比特幣和以太坊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打擊,二者的當前價格都低于上一輪周期的最高價。許多鏈上和市場表現指標達到歷史偏低水平。2021-22?年度的所有投資者均陷入未實現虧損.
1900/1/1 0:00:00撰文:Trevor Chow 編譯:南風 2007 年 6 月 20 日。那天,貝爾斯登 (Bear Stearns) 救助了旗下兩家對沖基金.
1900/1/1 0:00:00OpenSea是最大的NFT交易平臺,當我們去解構其平臺的技術時,會發現,OpenSea完成了對以太坊上NFT資產的元數據擴展.
1900/1/1 0:00:00作者:Nat Eliason,下文由 DeFi 之道編譯好吧,鐵子們,看起來快樂的時光已經結束,熊市可能要持續一段時間了.
1900/1/1 0:00:00作者:Bryan,Jiawei,IOSG VenturesdYdX離開Starkware的主要原因:Stark技術開發周期長、L2方案Node Operator網絡完全去中心化尚需時日、dYdX.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