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加密谷Live,作者:Hasu,翻譯:Olivia,Odaily星球日報經授權轉載。DeFi重塑了現有的金融體系,但是解決方法還是與之前類似。這實際比聽起來更加有用,因為它向我們展示了哪些系統在工作,以及它們以當前方式工作的原因。但在DeFi與區塊鏈中也有一些真正的創新,允許在傳統金融中根本無法實現的交易和互動。其中包括原子交易、閃電貸和Token化憑證。DeFi的Token化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憑證的Token化。當你的銀行資金充足時,你可以用股票、共同基金的股票、汽車等資產來抵押以參與其他金融交易。DeFi不僅將這一邏輯去中心化,還將其向前推進了幾步。以Yearn的yUSD為例,這是一種收益率高、風險高的美元穩定幣。接下來出現的現象是:你將穩定幣存入Yearn,由其提供給Compound和Aave。作為回報,你會得到一張名為yUSDT的“收據”。不論任何時間,你都可以拿著“收據”去Yearn,從Yearn提取你的原始USDT+利息。你的yUSDT會被放到CurveY池中,這是一個只交易yToken的穩定幣流動性池。但從用戶的角度來看,他們可以用普通穩定幣與資金池交易。作為yUSDT的回報,Curve會給你發行yCRV,代表你在該池中的份額。最后,你可以將yCRV存入yUSD資金池,資金池用它們自動認領和出售CRV,以獲得更多的yCRV。其發行的yUSD作為yCRV+期間累積的任何利潤的“收據”。所以用戶的原生USDT存款同時用于三個不同的協議,并且為他們賺取了三個收益來源。雖然這也放大了風險,包括經濟和智能合約的風險,但這仍然是一個重大創新。Token化的隱性稅收問題
觀點:XRP價格可能會迅速波動到10美元到33美元之間:金色財經報道,推特用戶MackAttackXRP在社交媒體中稱,我和很多人交談過,與我交談過的每個人都同意XRP價格可能會迅速波動到10美元到33美元之間。數十名專家一致認為,如果美國SEC不上訴并準備好和解,XRP將會輕松突破10美元。[2023/8/9 21:34:32]
由于Token化既容易實現并且非常實用,所以它已經成為所有DeFi項目的實施標準。例如用戶在Compound上得到cToken,在Aave上得到aTokens,在Uniswap上得到UNI-LPToken,等等。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受到同等關注的問題是這些交易如何受到稅收的影響。我最近完成了2019年的加密稅報告,并利用這個機會展望2020年的趨勢。在這個過程中,我與許多不同的DeFi系統進行了互動。其中我問了我的會計師關于Token化事件等交易的問題,他給出的建議是:這些交易很可能需要納稅。舉個例子,當您將ETH存入Compound并獲得cTokens作為回報時,這可能構成以cETH出售ETH,從而實現ETH的資本收益。當你決定將cETH兌換回ETH時也是如此。Token稅的這個邏輯也可以適用于美國公民。現在我想披露幾件事情。我既不是稅務律師,也不是會計師,我不認為發行一個Token應該構成一種交換。畢竟,這和你將現金存入銀行有什么不同?在稅收方面,我一直是保持非常保守的態度。因此,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意識到,在所有DeFi中,稅收對交易產生了負面影響。Token合約VS.非Token合約
觀點:Web3被認為是氣候變化問題的潛在解決方案:金色財經報道,大洋洲地區小島嶼國家基里巴斯和馬爾代夫面臨殘酷的氣候變化。Web3被認為是氣候變化問題的潛在解決方案。可以肯定的是,它并沒有所有的答案,但它可以是一個有用的工具。特別是對島國而言,Web3為發行可創收的氣候資產、為氣候項目尋找新的資金來源,以及最終從世界上最大的污染者那里建立一個可持續的財富轉移系統提供了機會。(forkast)[2023/7/14 10:54:41]
這其中的核心的一個問題是,什么才是真正的交易所。為什么ETH在某些交易中顯示由Token轉賬,而在其他一些交易中卻沒有?當人們開始進入加密領域時,他們天真地認為自己的賬戶有一個Token。但實際上,他的賬戶和余額都是Token。Token是部署在以太坊上的Token合約數據庫中的一個條目。這個合約是由一個賬戶+余額的圖譜和一組用于更新這個圖譜的函數組成。當你想交易一個Token時,你不是向收件人發送消息,而是向Token合約發送消息,要求借記你的余額,貸記別人的余額。從會計師的角度思考:你將TokenA轉移到智能合約上,然后將其從你的賬戶中移除。你會收到一個“收據”Token,將它添加到你的賬戶中我想這很容易被理解成是一個銷售的過程,特別是考慮到這兩者是都發生的情況!但如果我們在步驟1之后停止呢?這就是無Token合約的情況。例如,當你在UniswapDAO中押注UNI-LP代幣時,你不會得到任何“收據”Token。其實他們追蹤你對基礎抵押品的索賠權的方式,與追蹤Token合約的方式是一樣的。在合約存儲的某個地方有一個數據庫,里面有同樣的賬戶和Token余額圖譜。你也可以給這個合約發個信息,讓它把抵押品還給你。那么,我們是否應該相信,稅收問題是否完全取決于所討論的合約是ERC-20象征性合約還是其他合約?回顧一下:我認為,至少在缺乏更好指導的情況下,“收據”Token確實有可能構成應稅事件。我們不知道這是否意味著無Token合約也需要納稅,但事實似乎并非如此。如果你從事這些交易,請與你的會計師討論這個問題。當涉及到稅收時,安全總比后悔好。但如果Token合約是應稅的,而無Token合約不是,那么合約可以通過將交易的鏈上記錄以改善用戶和稅務機關的UX。提高定制程度
觀點:扼殺加密貨幣作為全球宏觀貿易的唯一辦法是對未實現收益征稅:Messari首席執行官Ryan Selkis近日發推稱,要想扼殺加密貨幣作為全球宏觀貿易的勢頭,唯一辦法就是對未實現收益征稅。[2021/1/24 13:20:09]
首先,像Compound和Aave這樣的合約可以增加一個復選框,讓用戶決定是否要領取“收據”Token。這將允許他們做出符合他們自己當地法規的選擇。與其手動更新所有合約,增加更多的選項,還可以有一個更高級別的網關,它本身是無Token的,并持有“收據”Token,而不會將它們傳遞給用戶。例如,你可以通過網關在Aave中存入和提取ETH,而無需接觸過aETH本身。事實上,在無Token合約內部發生的任何事情似乎都不會產生應稅事件,這也大大有利于Uniswap或Balancer等交易所及其LP。如果你在這些資金池里有流動性,當價格在隨機走動時,市場會不斷地給你重新平衡。如果這些交易發生在CEX上,所有這些交易都會構成銷售。但由于一個Token代表了你在資金池里的份額,所以與類似之前的LPs賣出他們的一對Token,例如ETH+USDC,換取LPToken,從而建立成本基礎;之后以更多的ETH和USDC賣出LPToken,從而實現一次銷售,而不是中間可能發生的數百萬次。我知道這篇文章提出的問題比回答的問題多,但我希望你同意,對待存儲在ERC-20Token合約中的憑證與存儲在非Token合約中的憑證并沒有任何真正的邏輯理由。我也希望,如果你經常與Token化的憑證進行交易,你可以與當地的會計師或稅務律師一起尋求自己的答案。
現場 | 觀點:安全是一個相對的問題:金色財經現場報道,10月15日,華山論劍2020網絡安全大會于西安召開,在大會的區塊鏈安全與應用創新分論壇圓桌討論環節,
陜西省區塊鏈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楊若松分享表示,區塊鏈領域的業務仍分為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在中心化考慮傳統思路,在鏈上的需要考慮去中心化思路。此外,安全是一個相對的問題,要在場景里細節討論,例如私鑰的使用,黑客攻擊,金融監管等等。
西安靈動CEO晏梓桐分享表示,目前,區塊鏈安全問題分為:鏈上、節點、交易平臺,重點在于個人存儲私鑰以及交易平臺的私鑰安全,其實我們不需要過于擔心區塊鏈透明性帶來的安全問題,用于后續的一些事項,不用擔心公鏈的透明性問題。
小得書院院長陳曉璞分享表示,當區塊鏈的透明性和隱私需求出現對立的時候,需要利用技術方案在透明化和安全性找到平衡。[2020/10/15]
觀點:BTC和ETH可以成為比股票和債券更可靠的宏觀指標:風險投資公司Placeholder合伙人Chris Burniske表示,加密市場可能更能洞察全球經濟狀況。Burniske解釋稱:“考慮到政府對傳統市場的干預,更不用說加密技術的全球24/7流動性,BTC和ETH可以成為比股票和債券更可靠的宏觀指標。”(CryptoSlate)[2020/6/22]
Tags:TOKENKENTOKETOKIDD TokenTHTH tokenGenshin Impact TokenShadow Token
所有市場做市商的目標都是有利可圖地處理獲得的訂單流——吃單者對其流動性進行交易的要求。對于幼稚的觀察者來說,這個目標似乎簡單得離譜。畢竟,客戶是逆買賣價差交易,因此要向做市商支付明顯的溢價.
1900/1/1 0:00:00編者按:本文來自Cointelegraph中文,作者:ANTóNIOMADEIRA,Odaily星球日報經授權轉載.
1900/1/1 0:00:00編者按:本文來自以太坊愛好者,作者:lightclient,翻譯&校對:閔敏&阿劍,Odaily星球日報經授權轉載.
1900/1/1 0:00:00北京時間19日晚間,面對Filecoin主網上線以來的諸多爭議,Filecoin與協議實驗室創人胡安貝納特,連發40多條twitter回應一切.
1900/1/1 0:00:0010月22日下午,由Odaily星球日報策展發起,PlatON、傳茂文化、BCA、36kr聯合主辦的「科幻鏈接現實·加密藝術的實踐之路」線上論壇成功舉行.
1900/1/1 0:00:00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社交應用,如Facebook、WhatsApp,都聲稱自己有保護用戶隱私的機制,但實際上他們最擅長的還是在廣告上的投入.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