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探討區塊鏈的本質,以及由其產生的力量。我們認為事物的真相(本質)能帶來力量,真相就是力量,真相就是力量之源。我們的結論是:從技術實現角度,區塊鏈的本質就是“分布式賬本”,這是靜,具有內生的結構之美;從應用角度,“分布式賬本”本質就是一套“經濟系統”,這是動,呈現外在的變革之舞。而靜、動各不同,又相互關聯,在“分布式賬本”這一本體上匯集,實現融合統一,這是融合,是產業發展之路。
目錄:
1 展望與思考
2 區塊鏈:由BTC激蕩起來的漣漪
3 靜:結構之美
3.1 思維框架:“體相用”三元結構
3.2 區塊鏈之體:?分布式賬本
3.3 區塊鏈之相:三層技術堆棧
3.3.1 最初的范式
3.3.2 基于三層結構的創新
3.4 區塊鏈之用:?結構決定功能
3.4.1 區塊鏈1.0
3.4.2 區塊鏈2.0
3.4.3 區塊鏈3.0
4 動:變革之舞
4.1 分布式賬本是“經濟系統”
4.2世界正以科技能實現的方式“顯性”呈現
4.3新型信任模式構建高效協作網絡
4.4組織形態重構助推資源優化配置
4.5 以“分布式賬本”為基礎構建數字經濟基礎設施
4.6 “三維一體”助推數字經濟網絡效應
5 融合:產業之路
參考文獻
這個世界是想象出來的,所謂“人造世界”,人們正在按照設想構建這個世界;而我們感知到的現實正在以科技可以實現的方式,猶如電影一般,一幕一幕呈現。
區塊鏈(或者說BTC)猶如人類發展進程時間軸上 “封存”的一把金鑰匙,偶然間打開了 “芝麻大門”,卻注定開啟一個新世界,啟動一段新征程。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使得信息傳輸的成本趨于零,這已經深刻地改變了社會的經濟格局及每個人的生活。區塊鏈時代的來臨,極大可能推動價值傳輸的成本趨于零,整個世界經濟格局和社會結構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更大的遠景需要我們假以時間去呈現,漸次明晰,但現實的“風云變幻”已經倒逼我們必須、不得不高度重視、立體審視這個行業。開源技術打破邊界,迭代和創新加速;協議定義貨幣及資產,實現價值無邊界傳遞;數據確權、流通和交易,推動數據生產要素化;組織協作方式改變,生產效率大幅度提升;技術及應用不斷推陳出新,推動產業呈現融合發展。在各種要素融合角力之下,世界競合格局呈現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我們禁不住思考,在這些繽紛復雜、眼花繚亂的表象下,事物的真相是什么?有著怎樣的內在特質與聯系?
為了追根溯源,我們需要回到故事開始的地方。
BTC的誕生,有其深刻的時代背景因素。2008年9月,以美國雷曼兄弟倒閉為開端,金融危機在美國爆發并向全球蔓延。為應對危機,世界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采取了史無前例的財政刺激方案和擴張的貨幣政策,并對金融機構提供緊急援助。[1]在此情況下,財富加速向富人及機構聚集,而窮人僅有的財富卻大幅度被動縮水。這些措施引起了廣泛的質疑。其中就有中本聰于同年10月發布的比特幣白皮書《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
可以說,比特幣的誕生直接源于對國家主導的貨幣及金融體系的質疑—這種基于“可信第三方”來實現貨幣數字化的模式有其不可克服的“內生性弱點”,正如中本聰在白皮書里所說:“傳統貨幣的最根本問題在于它必須基于信任才能夠運作。中央銀行必須讓人相信它不會使貨幣貶值,但法幣的歷史中充斥著對這種信任的破壞。銀行必須讓人信任來持有我們的貨幣并使其以電子形式流通,但是它們卻在幾乎沒有儲備的情況下通過一波波的貸款制造信貸泡沫。”因此,“信任”被視為傳統貨幣系統的癥結所在。[2]
如何解決信任問題,這一思考從一開始就深深根植于比特幣的設計中,成為比特幣設計理念的初衷和基石:“我們需要一個基于密碼學原理而不是基于信任的電子支付系統,使得任何達成一致的雙方能夠直接進行交易,而不需要一個可信的第三方。”[3]因此,中本聰創造比特幣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以密碼學原理及一套預先設定的計算機算法來“取代”人們對于銀行、金融機構、以及政府等第三方權威機構的信任,實現一種完全基于“技術”而非“信任”的電子現金系統。[4]
深圳龍華區與騰訊共建產業區塊鏈聯盟:深圳龍華區人民政府與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于7月22日舉行簽約儀式。未來雙方將搶占“雙區建設”和“新基建”發展先機,圍繞“灣區尖兵,國際一流”目標,依托全球資源,共建產業區塊鏈聯盟,全面打造區塊鏈產業生態體系。據了解,基于雙方的區域、政策及技術優勢,未來將共建區塊鏈底層技術平臺、應用場景,共創區塊鏈國家創新研究中心以及區塊鏈產學研一體化示范園區等,加速區塊鏈產業在龍華匯聚。同時,進一步推動區塊鏈賦能產業發展、行政管理、社會治理、城市建設、民生服務。(深圳商報)[2020/7/23]
而在那個時期,基于密碼學等技術原理實現的數字貨幣多達數十種。比如當時密碼朋克“主教”級人物大衛·喬姆(David Chaum),創建了一個數字化的貨幣系統,實現如何分享和傳輸金融信息,以及管理不同身份信息的保密程度,稱之為Ecash,英國密碼學家亞當·貝克(Adam Back)發明了哈希現金(Hashcash),其中用到了工作量證明系統(POW);哈伯和斯托尼塔(Haber and Stornetta)提出了一個用時間戳的方法保證數字文件安全的協議;戴偉(W Dai)發明了B-money,強調點對點的交易和不可更改的交易記錄。總之,這些密碼朋克們在加密數字貨幣領域做了大量的實踐探索,也成為了數字貨幣最早的傳播者。
在眾多的加密數字貨幣中,比特幣何以能脫穎而出?經過分析,我們總結出三個主要因素:
一是在經驗上,比特幣的設計大量借鑒了密碼朋克成員的貢獻,比如工作量證明機制、時間戳原理、點對點的交易等,使得比特幣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二是在理念上,比特幣的設計從一開始就抓住了傳統貨幣系統“內生性弱點”的癥結—?“貨幣的信任”問題,這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并且給出了可行的解決方案;
三是在實現上,首創利用區塊鏈技術,“將貨幣從國家和銀行的控制中解放出來,同時使其不需要依賴任何特定中心,而是完全基于一個分布式網絡運作,從而真正實現了電子貨幣系統的‘去中心化’”[5],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去中心化數字貨幣”。
BTC就如一塊拋入平靜湖面的一顆石子,起初只是蕩起小小的漣漪,但隨著事態的發展,已經掀起驚濤駭浪,引起各界廣泛、深度關注和參與。而區塊鏈實現了BTC,關注BTC也必然涉及到區塊鏈,所以區塊鏈也被置于聚光燈之下。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思考:區塊鏈到底是什么?基于它實現的BTC為何有如此巨大的沖擊力?區塊鏈還能做什么,它將走向何方……
帶著有關區塊鏈一系列問題的思考,接下來我們將開啟更多的探索。《論語·學而篇》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如果能夠通過抽絲剝繭,層層探究,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質;通過專心致力于本質事務的研究,就能發現事物內在運行的邏輯,揭示其中的規律,其蘊含的道理自然而然就呈現出來了。這是事物的靜,一種內生的結構之美。
同時,我們也發現,區塊鏈行業發展變化之快速、之劇烈、之徹底,真的是“一朝風云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在這些劇烈動蕩變化之下,一定蘊含著巨大的力量。這股力量是什么,哪里是力量之源?它有什么樣的特征,演繹出怎樣的作用軌跡?它的變化會呈現出怎樣的結果?這是事物的動,一種由內引發而外現的變革之舞。
我們嘗試從靜、動兩個方面展開思考。而靜與動兩者是事物的一體兩面,既各各不同,又相互關聯,匯集在一起,最終完美呈現融合統一。這就是融合:產業之路。
3.1思維框架:“體相用”三元結構
在佛教《大乘起信論》中,將“體-相-用”三元結構作為一個很重要的理論進行了論述。這樣的“體用”論為我們在現實實踐中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思維框架。
什么是“體相用”?舉一個例子,比如說竹子,“高大喬木狀禾草類植物”是體,是竹子的主質;竹竿、竹漿、竹筒、竹條是竹子的各種“相”,根據不同的“相”,具備挑水、造紙、工藝品、席子等各種功用。
“體相用”三元結構是什么樣的邏輯關系呢?如《<華嚴經探>玄記》》卷一中說“體用各別,不相和雜”[6]。意思是說“體”并不直接變現為“用”,而是“體”先表現為“相”,再表現為“用;“體”只有經由“相”才能生其“用”。[7]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可以推導出一個結論,是“相”決定了“體”之“用”,而不同的“相”決定不同的“用”。
按照《大乘起信論》的觀點,在世間的萬物(佛教中一般用“萬法”)的存在都表現為“體相用”。為了更好理解“體相用”三元結構,我們以石墨和金剛石為例進行說明。
政協委員程靜:產業區塊鏈是未來國內區塊鏈最大的落地方向:全國政協委員、中關村智造大街董事長程靜表示,區塊鏈技術被稱為是“信任的機器”,這項顛覆性技術正在引領全球新一輪技術變革和產業變革。產業區塊鏈是未來國內區塊鏈最大的落地方向,如何在航空、物流、金融、醫療等產業領域真正用區塊鏈來實現產業的互聯互通,這對中國未來的產業基礎和產業優勢有著重要的集成作用。在程靜看來,工業互聯網將成為未來新基建的主戰場之一,而區塊鏈與工業互聯網的協同能夠讓工業互聯網更加可信,其信息將擁有更大的價值。(中國經濟導報)[2020/5/20]
石墨和金剛石是碳元素的“同素異構體”,都是由碳原子構成的,對二者性質和功能進行比較,如表2-1所示:
表2-1:石墨與金剛石的比較
我們發現,石墨和金剛石都由碳原子組成,但二者在性能和功用方面卻大相徑庭。這是為什么?接下來,我們運用“體相用”三元結構思維框架,在分子結構層面進行分析,如表2-2所示[8]:?
表2-2:碳原子的“體相用”三元結構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得出一個重要結論:結構(相)決定功能,這跟前面推導的結論吻合:是“相”決定了“體”之“用”,而不同的“相”決定不同的“用”。這也非常符合佛教里“‘體’只有經由‘相’才能生其‘用’”的論斷。
接下來,我們將把“體相用”三元結構的思維框架運用到區塊鏈的分析中,去解構技術、應用和產業,提煉關鍵要素,厘清邏輯關系,發現作用軌跡,摸清變幻方式,探索運行規律,找到力量之源。
3.2區塊鏈之體:分布式賬本
區塊鏈的本質是什么??
BTC的誕生基于應用數學、密碼學、計算機科學、軟件工程學等領域的長年發展成果上,然而真正使得比特幣與眾不同的革命性創新,并不發生在這些基礎性的科技領域,而是通過將已有技術巧妙組合后創造了一種全新的“記賬”方式—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本”……傳統機構大多傾向于認為,即使比特幣真的是一種革命性創新,其貢獻及成果也應該全部被歸于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本技術。[9]
我們在《產業區塊鏈:未來已來》第4.3節引用了2020年7月央行下發的《區塊鏈技術金融應用評估規則》中對區塊鏈的定義:區塊鏈 (Blockchain)作為一種由多方共同維護,使用密碼學保證傳輸和訪問安全,能夠實現數據一致存儲、防篡改、防抵賴的技術體系。央行對區塊鏈的定義,強調區塊鏈技術本質是去中心化的存證數據庫,是一種分布式記賬系統。
所以,當我們談論區塊鏈時,其本質也是指“分布式賬本”技術,正是這種技術將比特幣與所有傳統貨幣系統區別開來的一個根本性因素。區塊鏈技術架構如圖3-1所示:
圖3-1 金融分布式賬本技術安全體系框架[10]
這個技術架構主要包含節點通信層、賬本數據層、共識協議層、智能合約層、密碼算法層、身份管理層、隱私保護層以及鏈外擴展。在這里我們不是要在技術上做深入研究,而是認識到這個架構背后實際上是一個全網共同參與構建并維護的信息交互及認證系統,它使人們不需要依賴于任何特定的第三方機構,也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點對點的信息交換,并對所有信息的內容及其變化達成共識。[11]
這種共識的形成過程,其實就是記賬的過程。在區塊鏈系統里,其核心就是如何解決去中心化記賬的難題,而競爭記賬機制成為了解決問題的關鍵。如下圖3-2所示:
圖3-2:競爭-記賬-獎勵機制[12]
所謂的競爭記賬,就是以每個節點的計算能力(算力)來競爭記賬權的一種機制。在比特幣系統中,大約每十分鐘進行一輪算力競賽,競賽勝利者獲得一次記賬的權力,即向區塊鏈這個總賬本寫入一個新區塊,并向全網其他節點同步新增賬本信息,這個過程就是區塊產生的過程,被人們形象地稱為“挖礦”。每輪競爭勝出并完成記賬的節點將可以獲得系統給予的一定數量的比特幣獎勵。
云象區塊鏈創始人:產業區塊鏈已經來臨:3月1日,云象區塊鏈創始人黃步添在活動中發言表示,區塊鏈將推動數字經濟的更大范圍發展,使得數據成為關鍵的生產要素,同時改變資產的存儲和交易形式。產業區塊鏈已經來臨,行業機構間將走向更加開放的發展模式,協同合作將更加緊密,企業級的BaaS將得到大規模應用。(巴比特)[2020/3/1]
這個獎勵的過程同時也是比特幣的發行過程。這種設計相當巧妙—它將競爭記賬機制與貨幣的發行完美結合在一起,在引入競爭的同時,解決了去中心化貨幣系統中發行的難題。[13]
3.3區塊鏈之相:三層技術堆棧
3.3.1最初的范式
在《產業區塊鏈:未來已來》中我們提到,BTC的出現有兩個重大的歷史性貢獻,一是首創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即區塊鏈技術;二是貨幣領域的創新,首創可編程貨幣,即BTC。二者的實現都是源于同一技術堆棧,其中包含了區塊鏈、協議和貨幣這三個層級,每個層級的定義在《產業區塊鏈:未來已來》第3.1.1節中有詳細表述,在這里不再展開,其結構如圖3-1所示:
圖3-2 區塊鏈架構體系對比[15]
網絡層處于區塊鏈的最底層,利用P2P協議將不同地理位置的節點連接起來,保證節點間交易數據和區塊數據的傳輸。
在共識層,利用不同的分布式共識算法持續將交易記錄在公開的區塊中,并通過密碼學的手段將區塊進行串聯,最終形成區塊鏈式結構,保證數據記錄的安全性和節點數據的一致性。
數據層包含了數據結構、數據模型和區塊存儲,主要功能是高效地組織區塊鏈中的各種數據。
智能合約是部署在區塊鏈上且可按規則自動執行的數字化協議。智能合約層主要由用戶定義了一套規則用于產生符合具體邏輯的數據。
應用層具有不同的應用程序編程接口,包括合約調用接口和網絡通信接口,用以對外提供各種服務。
需要強調的是,對于所有的現代加密數字貨幣而言,分布式賬本、協議和貨幣這三個層級是一種通用結構。比特幣區塊鏈的技術堆棧層級為加密數字貨幣建立了一個通用的結構范式,以實現“公開透明、不可篡改、匿名性、去中心化”等特性,這是創建BTC的初衷,被稱之為“原教旨主義”。后續變化基本都是基于這種結構及內部要素,進行各有側重的改變和創新,從而呈現出不同的功能特性。
3.4區塊鏈之用:結構決定功能
3.4.1區塊鏈1.0
BTC作為“原教旨主義”的公鏈,具有公鏈最簡約的范式。足夠簡單,意味著很難挖掘出漏洞,對于數字貨幣來說,這是一個刻意為之的安排,能很好地獲得穩定性和安全性的保障。BTC的數據模型是基于UTXO的交易模型,因為重點關注貨幣的交易和轉移;腳本也只支持簡單的合約功能,如擔保交易、聯名賬戶和延時支付等,所以對于BTC區塊鏈來說,它最核心的特點是具備去中心化的支付功能,目標是實現貨幣的去中心化。所以作為首例“去中心化數字貨幣”,BTC是區塊鏈的第一個應用,也是目前最成功的應用。這是區塊鏈1.0。如圖3-3所示:
對于區塊鏈1.0的應用,還有其他一些數字貨幣。萊特幣定位為BTC的替代品,也是基于BTC建立的架構原理來實現,只是對一些參數進行了修改。比較BTC來說,萊特幣是一種輕量級資產,其算法降低了硬件成本,普通計算機就可以參與挖礦。達世幣定位是一款支持即時交易,以保護用戶隱私為目的的數字貨幣。達世幣基于比特幣開發,但在兩個領域做出改善,一是交易速度;二是匿名性。
3.4.2區塊鏈2.0
ETH定位是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的應用平臺,超級賬本為面向行業應用的聯盟鏈,二者支持更為豐富的通用應用。與功能相對應,以太坊和超級賬本在實現結構上都有不同的創新。
相比BTC,以太坊提供圖靈完備的腳本語言Solidity和Serpent,以及沙盒環境以太坊虛擬機(EVM),幫助用戶編寫和運行通用智能合約,能夠執行復雜的控制邏輯。以太坊是以交易為基礎的狀態轉移系統,賬本中記錄交易數據和全局賬本的總狀態,所以其有兩個類型的賬戶,即外部賬戶和合約賬戶。
為了更好的安全性、交易效率,滿足商業應用需求,超級賬本旨在打造聯盟鏈,建立開源規范和標準,為合作企業構建一個透明、公開、去中心化的開發平臺。超級賬本采用了GO、Java編程語言和Docker沙盒環境,允許聯盟內成員創建自定義分布式賬本解決方案。
聲音 | ZB集團CEO歐碼:以區塊鏈等技術為內核的ZAPP將進一步推動產業區塊鏈發展:近期,ZB集團CEO歐碼在接受采訪時針對“疫情下的中國區塊鏈產業”表示:此次疫情,我們早在1月22日、1月23日,對大中華區域的區塊鏈從業伙伴進行空運空投口罩,第一批口罩已經在1月26日、1月27日陸續到達,空投口罩數量累計10萬只。我們還在1月27日宣布成立抗擊疫情基金會,用來資助第三方軟件提供及時訊息,以及準備物資支援一線防護工作。
春節期間研發的內置APP工具ZAPP也受到圈內用戶的追捧,為此次疫情助力,其中患者同乘查詢工具已經上線多日。中幣(ZB)將進一步推動產業區塊鏈發展,研發各類便捷、高效、易操作的區塊鏈產品,以滿足錯綜復雜的商業場景需求。[2020/2/11]
這些結構的改變及創新有一個普遍的規律,也驗證了結構決定功能這一結論。大量以發行數字貨幣為目的的區塊鏈系統均基于比特幣的區塊鏈數據結構進行設計,典型如LTC、DASH;而支持智能合約的區塊鏈系統往往在比特幣區塊鏈數據結構的基礎之上,對數據結構進行一些調整,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系統就是以太坊,代表了區塊鏈2.0。如圖3-4所示:
圖3-4:區塊鏈2.0應用架構
3.4.3區塊鏈3.0
基于不同區塊鏈的結構特征,BTC實現了貨幣的創新;以太坊支持了智能合約,實現了去中心化應用創新(Dapp)。而波卡(Polkadot)的出現,是區塊鏈結構更大級別的調整,實現了“鏈”級別的擴展。我們把這種架構的創新稱之為“區塊鏈3.0”,其抽象架構如圖3-5所示:
圖3-5:區塊鏈3.0應用架構
Polkadot 構建網絡的核心思想是異構分片,即鏈接多鏈,構建一個多元異構網絡。這個網絡主要由中繼鏈、平行鏈、轉接橋三部分構成。波卡以中繼鏈為核心,而中繼鏈在實現結構上保留了區塊鏈架構層級的第一層,即區塊鏈層(網絡層、共識層、數據層),以保障全網的一致性、安全性和互操作性;在區塊鏈層之上不再是三層結構中的協議層和應用層,取而代之是完整的獨立鏈集合,即無數的平行鏈,由平行鏈來實現應用的擴展,實現豐富的可用性。波卡的這種結構設計,分離了共識結構中的一致性(canonicality)和有效性(validity),解決了現有的區塊鏈架構(如BTC、ETH、EOS等)都存在擴展性(extensibilty)和伸縮性(scalability)的諸多問題。這種結構的實現,為波卡實現跨鏈、萬鏈互聯奠定了基礎。波卡的技術架構如圖3-6所示:
圖3-6:波卡的技術架構圖
綜上對BTC、ETH、超級賬本和波卡對應的區塊鏈架構體系分析,我們發現它們能承載的功能和表現出來的性能特征,都與其內部的結構特征密切相關。而這種結構特征即是不同區塊鏈之不同相,不同相呈現不同之功能,即“用”。
明白這一點,有助于我們進行正反方向的解構及作用軌跡推演。當看到某物呈現其“用”時,我們可以去解構去其“相”,發現作用之“理”;當剖析某物之“相”時,沿巡“結構決定功能”之理,去推演事物的發展變化,發現其潛在的能力。
動:變革之舞
4.1分布式賬本是“經濟系統”
綜上分析,我們發現區塊鏈不僅僅是“技術”實現的一個分布式賬本,更為重要的是創建賬本的過程,其實是打造一個“經濟系統”的過程。通過“挖礦”、“記賬”、“貨幣獎勵”等規則,從一開始就將主體行為、經濟活動、貨幣金融等諸多元素帶入創建“分布式賬本”的過程中,將技術、貨幣、主體行為及關系、信任模式、激勵機制等有機融合在一起,構建起一套“去中心化信任”的新型信任機制(共識機制),打造了一個“競爭-記賬-獎勵”正向循環的經濟系統。所以說分布式賬本本質是一套“經濟系統”,不同的區塊鏈分布式賬本就是不同的經濟系統。比如BTC區塊鏈賬本就是一套圍繞“BTC”進行的電子現金交易系統;ETH區塊鏈賬本是一套基于不同智能合約的行業應用系統,目前主要是金融應用系統。
認知到這一點至關重要,是一個重大轉折,“分布式賬本”的內涵從區塊鏈技術范疇,延伸到經濟系統范疇。區塊鏈從一個計算機科學技術概念,變成一個全球關注的社會經濟現象。
聲音 |中國通信工業協會高斌:“產業區塊鏈化”為必由之路,數字資產領域將產生超級企業:金色財經報道,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高斌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即通過區塊鏈技術與思想,結合新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升級改造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過程。“產業區塊鏈化”是必由之路,并且區塊鏈不僅要賦能實體經濟,也要賦能數字經濟。對于整個產業生態來說,最好的情況是企業與企業之間橫向、縱向地形成生態,對企業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但是當前并不能形成生態或是共同體,核心原因有兩個,即信任問題和協作問題,區塊鏈技術的出現完美的解決了以上兩個問題。高斌認為,實體企業資產數字化將會實現其核心價值觀表達、客戶價值、社會價值的統一,這種企業經營模式,將誕生比肩BATJ的超級企業,在這個企業中,也許我們自己也是有股東利益的。總之我認為,未來數字資產領域將會出現超級企業。[2019/12/4]
為了更深入地理解“分布式賬本”內涵的延伸,我們有必要對“記賬技術”對社會進步所起的作用作簡要陳述。與卡爾·馬克思和埃米爾·杜爾凱姆并稱為社會學的三大奠基人的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認為,人們“記賬”的方式不僅僅是為了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結果,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人類經濟活動及社會經濟秩序本身。韋伯認為“復式記賬法”代表了一種“理性的精神氣質”,并塑造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理性價值觀,推動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可以說沒有“復式記賬法”就沒有資本主義,就沒有股份公司制度的建立。
區塊鏈“分布式賬本”具備分布式、數字化、加密、共享、全過程透明等特征,是賬本概念及內涵的創新,是一種新型賬本,而且在 “記賬方式”上有重大改變。這樣的賬本成為經濟活動及社會經濟秩序的基礎要素,必將從底層引發重塑,推動人類經濟活動及社會經濟秩序的重大改變。
以此,區塊鏈技術通過“分布式賬本”這種表現方式,成功地從一組技術自然而然地關聯上人類經濟活動及社會經濟秩序,甚至已經開始塑造他們。人們驚喜且訝異的發現,區塊鏈不僅僅是“分布式賬本”技術這種生產力,更代表一種先進的生產關系。或許這才是區塊鏈最具革命性的創新力量,而且以此為起點開啟了一種技術、貨幣、經濟行為等渾然一體的經濟系統新范式,推動起這個時代轟轟烈烈的變革之舞。
4.2世界正以科技能實現的方式“顯性”呈現
科技正在加速改變物理世界、虛擬世界,以及精神意識世界,并以看得見的方式“顯性”呈現。
蒸汽機的出現帶來第一次工業革命,大機器生產取代工場手工業;
電的發明帶來第二次工業革命,圍繞電力展開電氣發明和工業升級;
計算機的出現,帶來以信息化為特征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人類從工業時代跨入信息時代、移動互聯時代;
區塊鏈的出現,加上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以及5G等新興技術,掀起第四次工業革命,帶領我們進入數字時代,這是更大的產業升級。
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不斷推動人類的發展,從粗大實在的物理世界,越來越走向向虛的一面,或許這是人類更高級的存在形態。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物質形態和意識形態在不斷模糊邊界、沉浸融合。科技正以一種“顯性”的力量讓我們看到到事物的一體兩面,特別是曾經“非顯性的”、“虛擬的”、“精神的”或者說“意識的”一面,我們越來越進入一個“細微”的世界。聚焦、挖掘這一面的潛力,或許能爆發出更大的力量。
區塊鏈作為一種技術,發揮著“顯性”的力量,但區塊鏈作為“分布式賬本”,將成為經濟活動底層的基本元素,重塑人類經濟活動和社會經濟秩序。
組織形態和協作方式,也因為區塊鏈技術而改變,出現“去中心化自治組織”。“全球利益共同體”在遵循同一“經濟博弈及激勵”規則的基礎上,打破地域、公司、甚至是國家的邊界,進行高效的分工協作。
人們的共識、價值觀、期望也因為區塊鏈“分布式賬本”技術而得以“顯性”呈現。賬本即是達成的共識,記賬的過程就是共識形成的機制,賬本的呈現形態其實是一種去中心化思想和人類期望。
4.3新型信任模式構建高效協作網絡
《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認為:協作,是人類與其他物種最重要的區別。而信任是協作的基礎。擁有信任可以推動人們協作程度不斷深化;缺乏信任,將帶來高昂的信任成本,如為了消除不信任帶來的人力成本、時間成本、監督成本、決策成本等,從而降低協作效率,甚至不再協作。
區塊鏈技術構建了新型信任模式,形成高效的協作網絡。區塊鏈技術讓陌生主體之間共用一個共享賬本,人們信任這個賬本中的數據信息不是因為信任提供信息的人、機構或者國家,而是因為這些賬本信息本身是公開的、永存的、防丟失的、可追溯的且不可篡改地記錄在區塊鏈上。
從這一點來說,區塊鏈是一臺“制造信任”的機器。它以技術手段改變了人們的信任方式,拓展了“信任對象”,從人與人、人與組織、組織與組織的信任方式,拓展到代碼信任、算法信任、機器信任。“分布式賬本”即是“分布式共識”,就是“去中心化信任”。信任模式被重建,陌生主體之間的信任會因為“代碼、算法、機器”而瞬間建立,信任成本大大降低,建立正向牽引,集聚更多“對等地位、利益共同”的主體協作,構建出高效的協作網絡,推動成為社會經濟組織發展的基礎。
4.4組織形態重構助推資源優化配置
區塊鏈技術通過分布式記賬的機制,提高了陌生主體間的信任度,出現高效的、全新的協作方式,在此基礎上,組織形態發生改變,發展出一種稱之為DAO組織(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去中心化組織)。
所謂的DAO組織:
是一種將組織的管理和運營規則以智能合約的形式編碼在區塊鏈上,從而在沒有集中控制或第三方干預的情況下自主運行的組織形式;
是基于區塊鏈“共創、共建、共治、共享”核心思想理念,由達成同一個共識的群體自發產生的一種組織形態;
是一種全新的人類組織協同方式,是區塊鏈解決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問題之后的附屬產物,有望成為應對不確定、多樣、復雜環境的一種新型有效組織。[16]
DAO組織區別于傳統金字塔結構的企業組織形態,具有典型的“分布式與去中心化”特點。DAO組織中不存在中心節點以及層級化的管理架構,它通過自下而上的網絡節點之間的交互、競爭與協作來實現組織目標。因此,DAO組織中節點與節點之間、節點與組織之間的業務往來不再由行政隸屬關系所決定,而是遵循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則,由彼此的資源稟賦、互補優勢和利益共贏所驅動。每個組織節點都將根據自己的資源優勢和才能資質,在激勵機制的作用下有效協作,從而產生強大的協同效應。[17]
這種組織形態的形成和作用機制,將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協作主體不只是存在于企業內部,更是分布式存在于市場中;在區塊鏈技術的助推下,這種分布式與去中心化特征,有助于拆除傳統企業體制存在的“橫向”和“縱向”隔離;在共同遵循的規則及激勵制度下,驅使打破市場與企業的邊界,高效調動內外部資源,大幅度提高資源精準匹配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大大提高生產效率。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格拉斯·諾斯認為,有效率的經濟組織是經濟增長的關鍵。對于大多數傳統企業而言,打破原有組織邊界,構建并經營價值網絡,將成為企業面向未來的核心戰略。[18]
DAO組織在數字經濟時代將呈現怎樣的發展變化,我們充滿期待。
4.5以“分布式賬本”為基礎構建數字經濟基礎設施
區塊鏈是“分布式賬本”,其內涵隨著數字化革命的深化而不斷延伸變化。現實中的協作主體、物理單元都會映射到數字世界,獲得一個數字ID和數字賬戶。主體間的協作,變成賬戶之間的協作,體現為不同數字賬戶的資產變動,這些都會作為一種數據反映到數字化“賬本”當中。從這個意義來講,只要能“區塊鏈賬本化”的對象,就可以數字化為一個“分布式賬本”。正如數字經濟研究者趙大偉所說,一個企業就是一個“賬本”,一個產業也是一個“賬本”,市場、國家,甚至世界經濟都是“賬本”。[19]賬本的內涵變得極大豐富,成為數字經濟的基礎要素。
經濟活動的基礎是“交換”和“生產”,數字時代的經濟活動,就是數字化的“交換”與數字化的“生產”活動。一方面,基于這些“賬本”,將產生全量的大數據,這些數據都具有“防丟失、防篡改、可追溯、可驗證”特性,形成了數字經濟的“數據”基礎。其次,利用區塊鏈及加密技術解決了數據的隱私、安全、可信、計價等問題,數據的交易和流通變得可行,奠定了數字化的“交換”基礎。再次,數據的交易和流通,將推動數據從社會資源轉變成可以量化的數字資產;再通過金融創新,進而演變為生產性的數字資本,實現數據生產要素化,奠定數字化的“生產”基礎。
4.6“三維一體”助推數字經濟網絡效應
網絡效應是互聯網經濟的一個基礎概念,也叫作“梅特卡夫定律”。該定律指出:一個網絡的價值等于該網絡內的節點數的平方,而且該網絡的價值與聯網的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
所以網絡效應是指一種規模效應,一是指網絡作為載體,其構成節點數量規模呈指數級增長;二是指網絡中“傳遞對象”數量規模呈指數級增長;三是隨著作為載體的網絡規模的增長,傳遞成本趨于零,而邊際效益遞增。
我們知道,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是信息互聯網,實現了信息的零成本傳輸。一個網絡規模越大,使用人數越多,這個網絡傳遞的信息量越大,信息帶來的價值越大。比如移動電話,只有一個人使用沒有任何價值,而使用的人越多,建立的人際溝通范圍越大,人脈資源價值也越大,正如6人定律所說,通過6個人就可以聯系上美國總統。這就是“信息網絡效應”。
而基于區塊鏈 “分布式賬本”構建的網絡,首先它仍然是互聯網,不僅傳遞信息,具備“信息網絡效應”,同時它更是一種價值互聯網,具備“價值網絡效應”。前面我們提到區塊鏈的“三層技術堆棧”,在底層“分布式賬本”基礎之上,通過第二層協議軟件(腳本或智能合約)定義了第三層的數字貨幣、交易或者應用。這里是要特別強調第三層實現的“數字貨幣”,或者稱之為“Token”、“通證”。因為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利用一種協議標準如ERC2.0,實現“貨幣的協議化”。從此開啟一種“范式”,即貨幣可以協議化,那么合約也可以“合約協議化(即智能合約)”,也可以利用一種協議標準如ERC721,將物理世界的資產數字化為一種非同質化“Token”,即當前火熱的NFT。只要遵循同一種標準、同一種協議,這種攜帶價值的“Token”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臺聯網的手機上、計算機上流通和存儲,從而實現價值的高效、無邊界傳遞,形成“價值網絡效應”。
另外,正如前面所述,當一切皆“賬本”,賬本上形成全量數據,這些數據“可確權、可計價、可驗證、可追溯、防丟失、防篡改”,具備“安全、隱私、可用不可見”等特性,那么這樣的數據就會成為一種“數據資本”,一定會衍生出信用。那么每個“賬本”不僅在生產數據、記錄數據,傳遞和交換數據,同時也在不斷生產“信用”,記錄“信用”,傳遞和交換“信用”,形成“信用網絡效應”。
所以,信息、價值、信用三種基礎要素“三維一體”,共同推動形成數字經濟增長的網絡效應。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得出一個很重好的結論:“數字經濟網絡效應=信息網絡效應X價值網絡效應X信用網絡效應”。
融合:產業之路
朱嘉明教授在《未來決定現在》認為,區塊鏈的本質是集群[20]。認識區塊鏈需要引入“集群”的概念和思維。他對集群的解釋為:由一種相同或者類似的元素緊密聚合于一處的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說,區塊鏈實在具備集群的特征。而“元素緊密聚合于一處的狀態”,其實也就是“融合”。對于區塊鏈這種“集群”或者“融合”的特性,朱教授以一張結構圖來表示,如圖5-1所示:
圖5-1 區塊鏈集群
朱教授認為,區塊鏈首先是科學,其次是技術,然后是基礎設施,但不止如此,區塊鏈還是法律、經濟、價值、實驗等。眾多的特征融合在一起形成區塊鏈獨特的創新。
作為一種從未有過的新事物,它對未來將帶來兩點重大改變:
一是改變經濟和社會的運行規則,特別是競爭規則;
二是改變市場、國家和企業的互動機制。
如何改變呢?朱教授認為區塊鏈將在兩個方面產生重大影響,這兩個方面其實就是產業發展之路。一方面,區塊鏈融合的所有這些特性,無論是科學、技術、法律、經濟、價值觀等,最終需要通過產品或者服務這樣的途徑完成落地,實現對既有產業的改造升級。比如利用區塊鏈“防篡改、防丟失、可追溯”等技術特性,對傳統供應鏈進行改造,實現整個供應鏈上中下環節所有數據上鏈,形成“分布式共享賬本”,實現防偽溯源的目的。另一方面,創造新型產業。比如元宇宙(Metaverse),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運行的人造空間,強烈的沉浸感和參與度縮小了虛擬與現實的距離,有一種牽引人們從現實生活步入虛擬空間的趨勢,?被認為是互聯網的“終極形態”。
技術、應用最終通過產業發展落地,推動產業鏈生態發展和創新,并不斷完善、成熟,擴大規模,完成產業升級和產業創新,形成產業集群效應,規模生產制造數字化產品、提供數字化服務,人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社會經濟活動呈現“數字化”常態。“既定產業”和“創新型產業”兩個產業的融合會使得“經濟的數字化”和“數字的經濟化”得以融合,迎接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
朱教授認為,區塊鏈的作用遠遠高于人們的想象。就像很多在歷史上起作用的事物,它們并不取決于人們的理解,它們有自身的生命力。
區塊鏈作為一種“分布式賬本”,“分布式賬本”作為一種“經濟系統”,這種內在“本體”具備其本有的“生命力”,經由其“中介”三層架構之“相”,在最上層演繹出不同之“用”,這也成為產業區塊鏈由底至上延伸發展的“力量之源”。
當人類的生命力和區塊鏈的生命力融合在一起時,我們將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備注:全文內容僅代表本號作者觀點,不作為任何投資決策的依據如有失偏頗感謝指正。文中涉及引用都在參考文獻列出,若有遺漏,請與本號聯系,我們會及時調整修改。
參考文獻:
[1][12][13]張健《區塊鏈 定義未來金融與經濟新格局》,2018年3月第一版P24,P41-43
[2][4][5][9][11]王薇,《信任革命-比特幣及去中心化數字貨幣的興起》,2020年6月第一版,P35,P37,P63,P66-67
[3]中本聰《比特幣白皮書: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2008,https://bitcoin.org/bitcoin.pdf
[6]《倓虛大師法匯》《第三編》,香港湛山寺1999年10月印行,第256頁
[7]山東大學《佛學研究》期刊,2006年;作者陳堅,《不是“體用”,而是“體相用”-中國佛教中的“體用”論再思》
[8]作者張旭忠,責任編輯: 李浩《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http://www.xinhuanet.com/science/2018-05/15/c_137179618.htm
[10]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分布式賬本技術安全規范》,JR/T 0184-2020
[14]梅蘭妮.斯萬(美),《區塊鏈 新經濟藍圖及導讀》,2016年1月第一版P45
[15]何昊,《區塊鏈架構之美-從比特幣、以太坊、超級賬本看區塊鏈架構設計》,2021年6月第1版,P3
[16][17]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DAO/55746378?fr=aladdin
[18][19]趙大偉,《分布式商業-區塊鏈與數字經濟開啟大規模群體協作新時代》,2020年9月第1版,P70,P15-16
[20]朱嘉明,《未來決定現在》,2020年8月第1版,P31-33
Tags:區塊鏈BTC比特幣數字貨幣區塊鏈運用的技術中不包括哪一項項BTCUI價格比特幣行情走勢k線圖解LDN幣數字貨幣最新消息
頭條 ▌AriseCoin發明者因證券欺詐被判處5年監禁AriseCoin的發明人老賈里德-賴斯(Jared Rice, Sr.)因在騙取投資者425萬美元的騙局中扮演的角色.
1900/1/1 0:00:00金色財經 區塊鏈9月7日訊? 2021年可以說是肉眼可見的 “NFT之年”:從猿猴BAYC的火爆到好萊塢經紀巨頭UTA入場.
1900/1/1 0:00:00頭條 ▌印度計劃將加密貨幣作為商品進行監管9月4日消息,《經濟時報》周五援引三位知情人士的話說,“政府計劃在新法案草案中定義加密貨幣,該法案還提議根據其用例對虛擬貨幣進行劃分.
1900/1/1 0:00:00公司化運營的期貨(或幣圈合約公司)出現的詐騙案件中,經常會有一批員工——技術人員,他們往往受雇于公司,以技術員、高管、組長等身份被規劃在技術部或者風控部之下,只負責軟件的運營維護等工作.
1900/1/1 0:00:00不可否認,當下的行情屬于GameFi和NFT。Axie Infinity的崛起,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者參與到GameFi中,并形成了一股浪潮.
1900/1/1 0:00:00原標題:孫宇晨花1000萬美元買一個NFT微信頭像的陰謀?今年酷炫又低調的炫富方式,不再是車開蘭博基里,手帶勞力士,而是買個NFT圖片,悄悄的更換自己的社交媒體頭像驚現眾人.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