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中國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姚前:以研究者身份解讀央行數字貨幣》
5月29日-30日,國際金融論壇(IFF)2021春季會議在北京舉行。此次會議的主題為“后疫情時代:全球治理與國際合作”。在論壇“數字貨幣與未來數字化轉型”環節,中國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姚前進行了分享。
以下為演講實錄:
大家好!很高興參加本次研討會。
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啟動央行數字貨幣研發。我很榮幸參與其中。雖然2018年底我離開中國人民銀行到中國證監會工作,但我依然關注央行數字貨幣的發展。在此,我想以一個研究者的身份,分享一下我對央行數字貨幣的理解和看法,敬請批評指正。
近期大家都關注到,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4月28日的答記者問上,對數字人民幣進行了評論,他說“它的真正用處,是幫助政府看到所有的實時交易。比起應對國際競爭,這和他們自身金融系統內發生的事更相關些”。
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姚前:構建債券市場金融基礎設施聯盟鏈: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姚前表示,將在不改變現有債券市場金融基礎設施格局和職能分工的前提下,構建債券市場金融基礎設施聯盟鏈。各市場延續現有業務邏輯和流程,開展各債券品種的發行、登記、交易、清算和結算。最終實現監管部門的互聯互通,分四階段逐步升級聯盟鏈。在第四階段(聯盟鏈4.0版),聯盟鏈成為面向未來的數字金融基礎設施。聯盟鏈的功能進一步鞏固延展,不僅能夠承載數字債券、數字貨幣,還可承載數字股票、數字衍生品,以及各類數字資產。特別是以往那些難以溯源、交易和交付的資產,均可通過數字化在聯盟鏈4.0版上流通。也就是說,聯盟鏈4.0將成為整個數字金融的基礎設施。(中國金融雜志)[2021/4/8 19:58:18]
我認為,“幫助政府看到所有的實時交易”并非中國央行數字貨幣實驗的動機。在我國,人們已習慣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非現金支付方式,許多人身上已不再攜帶現金。事實上,第三方支付技術上已經可以實現所有實時交易的透明化;當然也引發了數據隱私保護、可匿名性、壟斷、監管透明度等問題。面對數字化浪潮,中央銀行有必要主動創新法定貨幣發行和流通方式,探索央行數字貨幣,以優化法定貨幣支付功能,緩解私人數字支付工具的沖擊,提高法定貨幣地位和貨幣政策有效性。
姚前:對跨國平臺企業征收數字稅有助于維護來源地稅收管轄權:中國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姚前表示,2020年《OECD/G20關于實現包容性數字稅框架的“雙支柱”路徑的聲明》提出的“用戶參與”方案認為,用戶數據是社交媒體、搜索引擎以及電子商務等數字經濟業態價值的創造基礎,因此賦予了用戶所在國向相關數字平臺征稅的權力,且無論數字平臺是否在本國有實體存在。同時,對跨國平臺企業征收數字稅,亦有助于維護來源地稅收管轄權。(貝殼財經)[2020/12/16 15:22:26]
一直以來,我把私人支付工具的“去現金化”,以及“去中心化”私人數字貨幣的興起,稱為“Morning Call”。中國央行是最早對“Morning Call”反應并積極行動的中央銀行之一。鮑威爾所說的“政府看到”或“不看到”,或許更多指隱私保護與監管合規的平衡,前段時間周小川行長已從可控匿名的角度進行了很好的闡述。
在那個答記者問上,鮑威爾還對數字貨幣是否會挑戰美元地位進行了評論,他總體上認為不用太擔心。國際上關于央行數字貨幣是否會替代美元的討論很多。我認為,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是歷史形成的,國際貿易和跨境支付目前大都基于美元展開。盡管有些全球穩定幣,比如Libra,旨在解決跨境支付的痛點,但削弱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不一定是CBDC的目標,主權貨幣數字化本身有其內在的邏輯。長期看,數字貨幣或數字支付工具的出現當然有可能改變現有格局,但那是數字化進程和市場選擇后自然演進的結果。
姚前:證監會已在5地開展區域性市場區塊鏈基建試點: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姚前昨日表示,證監會已于今年7月啟動了區域性股權市場區塊鏈登記托管基礎設施建設的試點工作(下稱“區域性市場區塊鏈基建試點”)。證監會首批確定了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深圳等5個試點地區,目前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各地的區域性市場區塊鏈基建各具特色。
姚前表示,試點實施以來,各試點地區的區域性市場區塊鏈基建各具特色,證監會建立了相應的評價體系引導試點工作,促進實現良性競爭。今年7月底,證監會負責建設的中央監管鏈就已初步建成。9月份,5個試點地區的地方業務鏈全部實現與中央監管鏈的技術聯通。(上海證券報)[2020/10/22]
而對鮑威爾先生的另外一句話,我頗有感觸:“在我們已經擁有高度進化的支付系統的世界里,我們有 FedNow 和其他即時可用的資金。在這種環境下,央行的數字貨幣將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這其實談的是,央行數字貨幣怎么定位?應在什么場景中應用?發揮什么作用?目前各方爭議不小。
姚前:基于現實環境,聯盟鏈或是應用落地的較優選擇:8月6日,螞蟻鏈、羅漢堂、新浪財經共同策劃的《尋找區塊鏈力量》系列訪談第一集正式開播,中國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姚前、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共話區塊鏈如何賦能信任。姚前指出,基于區塊鏈的可信數據是高質量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如果數字時代的數據不可信,那么所有的數字化建設都是空中樓閣。他建議要嚴把區塊鏈入口,防止大量垃圾數據和低價值數據上鏈。
姚前建議,首先,設計適應性的頂層政策。立足數字中國建設目標,開展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系統性地編制區塊鏈發展總體方案、路線圖、任務單和時間表;由政府主導、有組織定向的開展區塊鏈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推動協同攻關,構建新一代的數字技術生態體系;深化政企共建,走出一條產業融合發展的道路。
其次,監管與自律并重,探索公共部門與市場協同創新的機制。治理要寬嚴相濟,建設要激勵相容,要探索公共部門與市場協同創新的新命題。
最后,要牽住區塊鏈“數據治理”的牛鼻子,推動區塊鏈高質量發展。基于現實環境,聯盟鏈或許是應用落地的較優選擇。要加強國產密碼算法的應用和創新發展,以保障我國區塊鏈安全可控。
姚前指出,當前最重要的是提倡區塊鏈的高質量發展。為此,需要加強鏈上和鏈下的數據治理,建立有效的區塊鏈治理體系。[2020/8/6]
下面,我想從七個方面談談央行數字貨幣研發需要考量的重點。
聲音 | 姚前:虛擬貨幣缺乏價值支撐,未來得有一個“去虛擬”的過程:據第一財經消息,昨日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前所長姚前發文稱,全球那么多的貨幣,根本的區別在于背后的價值支撐而不是鑄幣技術。相信現有的數千種加密貨幣,在追求極客技術的同時,也會逐步認識到這一點:當前的經濟社會是一個高度發達的信用經濟,貨幣發行和管理功能有缺陷的“比特幣”們實難擔當大任,核心問題在于這類“可轉讓數字資產”很難構建自身的價值支撐體系。 所以,必須把目前虛擬貨幣缺乏價值支撐這一根本性的缺陷給矯正過來。技術固然可以向典型的虛擬貨幣、加密貨幣取經,但人類社會長期形成的貨幣的本質內涵,理應是數字貨幣發行的基石。從這個意義上說,虛擬貨幣的未來得有一個“去虛擬”的過程,一個可能的變化是在前述所言的“點對點+電子支付系統”的基礎上,再加上強有力的“央行信用”,也就是“點對點+電子支付系統+央行信用”。目前央行數字貨幣已成為國際央行會議最重要的主題詞之一。[2019/5/6]
一、技術路線。基于賬戶,還是基于代幣?從公開報道看,數字人民幣采用了賬戶路線,而有一些國家則選擇了以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加密貨幣技術路線。我個人理解,基于賬戶和基于代幣兩條技術路線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實質上代幣也是一種賬戶,只不過是新型賬戶——加密賬戶。相比傳統賬戶,用戶對加密賬戶的自主掌控能力更強。早在2014年,我們就對包括E-Cash和Bitcoin在內的中心化和非中心化加密貨幣有過深入的研究,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央行早期的數字貨幣實驗與加密貨幣的思路是一脈相承的,我們期待掌控加密貨幣的鑰匙而不是繞道而走。當時,我們基于“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二元體系,開發出準生產級的央行數字貨幣原型系統。但在落地實施的反復權衡中,還是選擇從基于傳統賬戶的技術路線起步,這是一種務實的選擇。我記得,在人民銀行工作的時候,周行長一直教導我們,他說要有長期技術演進的理念,要動態地去看技術的變化。他的教導富有啟發,我想我們有必要以動態的眼光去看央行數字貨幣的發展,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成熟,央行數字貨幣也會吸納各種先進技術,不斷完善其技術架構體系。
二、價值屬性。央行直接負債,還是運營機構負債?本質區別在于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負債一欄,記錄的是終端用戶的央行數字貨幣還是代理運營機構的準備金。如果運營機構向中央銀行存繳100%備付準備金,以此為儲備發行數字貨幣,這樣的央行數字貨幣在國際上被稱為合成型CBDC,類似于香港的發鈔行制度,這個模式引起了包括中國央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內的很多機構的研究關注。當然一些國家采用的仍然是傳統央行直接負債模式。
三、運行架構。雙層,還是單層?我曾在2017年《數字貨幣與銀行賬戶》一文中提出“商業銀行傳統賬戶+數字貨幣錢包”的架構體系,以避免央行數字貨幣對商業銀行的沖擊。目前,雙層架構正逐漸形成各國的共識。數字人民幣也采用雙層運營體系。我個人以為,雙層運營與單層運營也并非二選一的關系,就像出租車與公共汽車,二者似可并行不悖,兼容并蓄以供用戶選擇。我們可設想,如果央行數字貨幣直接運行在以太坊、Diem等區塊鏈網絡,那么中央銀行可借助它們的BaaS服務,直接向用戶提供央行數字貨幣,而無須借助中介機構。單層運營可以使央行數字貨幣更好地惠及沒有銀行賬戶的群體,實現金融普惠。
四、是否計息。有些人對央行數字貨幣計息存有疑慮,擔心會引發存款從商業銀行轉移到中央銀行,導致整個銀行體系信貸能力萎縮,成為“狹義銀行”。近年來,各國央行對于CBDC的狹義銀行影響似乎已不再那么“畏懼”。比如歐洲中央銀行的數字歐元報告提出所謂的分級計息系統(a tiered remuneration system),以可變的利率對不同數字歐元持有量計息,以減輕數字歐元對銀行業、金融穩定和貨幣政策傳導的潛在影響。數字人民幣目前不考慮計息。
五、發行模式。發行,還是兌換?貨幣發行與兌換的區別在于:前者由中央銀行發起,屬于主動供給;后者由貨幣使用者發起,屬于按需兌換。央行數字貨幣的生成是發行還是兌換?取決于它的定位以及貨幣政策的需要。如果只是M0替代,那么它和現金一樣,是按需兌換;如果中央銀行為了實現貨幣政策目標,通過資產購買的方式,向市場主動發行數字貨幣,則是擴表發行。擴表發行須界定合格的資產類型,以適當的數量和價格進行操作。
六、智能合約。有人擔心加載除法定貨幣本身功能外的智能合約,會影響其法償功能,因此建議對央行數字貨幣加載智能合約持審慎態度。而加拿大、新加坡、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等開展的央行數字貨幣研究項目均實驗了智能合約。我個人觀點,數字貨幣不能只是對實物貨幣簡單的模擬,而若要發揮“數字”的優勢,未來的數字貨幣一定會走向智能貨幣。當然,前期我們也觀察到一些由于智能合約安全漏洞而引發的系統災難,說明該技術成熟度還有待改進。所以央行數字貨幣應在充分考慮安全性的基礎上,宜從簡單的智能合約起步,逐步擴展其潛力。
七是監管考量。剛才提到,我們需要在隱私保護與監管合規之間取得平衡。一方面,KYC、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是央行數字貨幣應遵循的基本準則,另一方面則要充分考慮用戶個人隱私保護。央行數字貨幣的隱私機制設計是當前的研究熱點,最近歐洲央行對于數字歐元的公眾咨詢結果也顯示,參與咨詢的居民和專業人士都認為隱私性是數字歐元最需要關注的設計特征。我個人認為,在數字世界中,數字身份的真實性問題、隱私問題、安全問題或涉及更大的社會治理命題,需要我們做深入的研究。
總的來說,央行數字貨幣研發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不僅僅是技術領域的問題,還涉及到法律法規、金融穩定、貨幣政策、金融監管、國際金融等更廣泛的領域,有許多問題仍需要我們去深入研究。尤其是,當前數字美元、數字歐元、數字日元似已蓄勢待發,與他們相比,數字人民幣的競爭力在哪?更是值得我們深思與探討。
以上是我的一些基本觀點,純屬經驗之談,實際上也還需要再經受實踐的考驗。特別想說明的是,我已離開人民銀行,所說的僅代表個人學術觀點,不代表人民銀行,也不代表我現所在機構。
謝謝大家!
目前日線走勢依舊維持在3800美金第一階段起漲趨勢線附近震蕩整理,只要該趨勢線不有效跌破,后面就有醞釀周線級別反彈的機會,技術上前期大跌近期也有超跌反彈的需求,所以要多點耐心.
1900/1/1 0:00:00虛擬貨幣價格的大幅震蕩之下,多少人渴望的“一夜暴富”,變成了“一夜爆倉”,血本無歸。“幣圈”資深投資者劉鵬沒想到,一頓晚飯的功夫,年初以來賺的十多萬元全部“打水漂”了.
1900/1/1 0:00:005月份,黑客組織DarkSide攻擊了美國大型輸油管道運營商——科洛尼爾輸油管道公司。DarkSide通過加密手段鎖住該公司計算機系統并劫持了科洛尼爾近100GB的數據.
1900/1/1 0:00:00最近關于這兩位超級億萬富翁和 “北美主要比特幣礦商”的會面究竟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目前還沒有定論。部分比特幣社區將其解讀為精明的公關行動,并支持比特幣礦業委員會.
1900/1/1 0:00:00夜深人靜,樓上的一只靴子忽然落地,神經衰弱的房客因待另一只而徹夜不能安睡。這像極了當下的中國比特幣礦工,急切、焦灼、觀望,一切都沒有“落停”.
1900/1/1 0:00:00以太坊依然強勁,而Polygon在5月份成為最大的贏家去中心化dapps行業在2021年前5個月面臨指數級增長。用戶和交易增長背后的關鍵驅動因素是不斷增長的DeFi和NFT生態系統.
1900/1/1 0:00:00